第五百一十八章二月寒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98 字 9个月前

相府轮替就在今年,例如一些破事情也该改一下了。比如大批流放的老臣,多以东林为主。

叶向高已经不愿意再多管事,准备当一年泥塑国相。但将老朋友们救回来,放归家乡享受天伦之乐,就是他所剩不多的愿望。

但还是需要等待,大赦的权力是握在皇帝手里的。想要皇帝大赦那些老人,必然要事出有因。现在,叶向高就等着早早生下嫡长子,将正宫位置确定、立好太子,如此双喜临门,皇帝也能勉为其难的大赦那批老臣。

当然,大赦的也仅仅是那些老臣,更多的人不可能。

唔,别说皇帝,叶向高这帮人也在担心李家姐妹一起争气,同时担心一位小爷,那日子真的就没法活了。

皇帝搞出君父这么个称呼,叶向高是反对的,一帮老臣不习惯改口,依旧是以‘皇上’称呼。什么是君父,主君之父也。

大概意思,与那位主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主父’差不多,自己退位儿子当君主,带着人到处溜达还伪装成游商去秦国转了转。然后又想立喜欢的一个儿子当赵国君主,于是倒霉了,在沙丘之变中遭到软禁,活活饿死。

非常的不吉利是一种原因,乱制也是一种原因。制度乱了,那就没了规矩。

还有一个原因,叶向高隐约估摸到了,那就是皇帝立了宗室内藩这类空有名目的藩属小国还嫌不过瘾,可能还准备以亲子立为外藩,真正的藩国,大概类似此前的朝鲜。

可他管不了那么多,有脾气的敢和皇帝顶牛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总的来说,不要逼着皇帝继续乱来就好。

起码,本朝没有太多乌七八糟的东西,阉人、后宫很少干政;也没有各种僧道名流跟在皇帝身边,闹出成化年间那类子给道士授予显赫实职的荒唐事。至于武人,被叶向高直接忽视了。

现在,他只关心汪文言,汪文言已经在归京的路上。

作为东林各派中,准确是能在东林中拉起一个派系,屡次出任首辅的叶向高。难道就真的与汪文言手里的东西没有干系?他说出去,在皇帝那里,他叶向高自己都无法相信皇帝会相信。

皇帝的大度是看得见的,可皇帝的猜疑也是写在脸上的。

汪文言该不该杀,真的该杀。西南教化大计实际上也就是宣传中的那么回事,毕竟办书院要砸钱,就算当地士

民热心出力气建好学社,但所需的书籍,学习时所要消耗的纸墨,以西南的交通很难供应上,也没多少人用得起。

所以空架子的西南教化这个百年大计根本不顶事,是经不起推敲的。之所以留着汪文言,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他叶向高准备的。

不识相的话,放出汪文言一顿乱咬,基本上没死的东林人要死绝,死了东林人也要挖出来挫骨扬灰。

有人比皇帝,更巴不得汪文言早点死,这批人自然是脱离的东林那批人。可皇帝遇刺三次,更准确的来说是四次,次次与汪文言有关系,皇帝都没杀,他们谁敢动手?

汪文言就是悬在叶向高头顶的那把剑,他这个国相若不按皇帝的规划走,犯了方寸,那汪文言就是叶向高身败名裂的毒药。

故而,东林三代闹事情,刺杀安邦彦勾结广西乱军一事,将叶向高吓坏了,差点将自己活活吓死。他以为汪文言要拉着所有人同归于尽,怎么可能不怕?

吃了皇帝赐的玉露仙丹,叶向高始终不认为是仙丹有用,而是以为自己的心病得到了缓解,仙丹号称只有三枚,皇帝赐下第二枚,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病根子汪文言,此时就在来南京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