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风波屡屡,江湖上也不安稳,整个南京城各路豪杰汇聚。
道门的人手聚集,佛门的俗家弟子也在聚集,两家之外的地方山野豪杰也没闲着,听到风声来南京谋求富贵。
北京,皇帝设立角斗场,那马贼商敬石兄弟十二骑,闯下了多大的富贵?江湖上的人,谁不眼红?
不就一条命?
若入了皇帝法眼,要什么富贵没有?混江湖,求的不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光光鲜鲜做人?
大不了,人死卵朝天,一了百了。
朝廷鹰犬?
锦衣卫、上二十六卫基本上一直垄断了朝廷鹰犬的位置,外人想进去也没机会。现在,南京这里,厂卫招募人手,角斗场地也快完工,不赶紧来抢占先机,难道要等不招人了,才慢悠悠赶过来仰望那些功成
名就之人?
江湖宿老泰斗程冲斗这里也有不少两淮豪杰前来投奔,跑江湖为的根本还是钱,说的好听是为了前途。江湖上的根基则是资历与名望,名望高隆的人,护个镖走到哪里报上名字,各路好汉也会给个面子。
低等一点的江湖人是地头蛇,出众一点是各处游走结交名人的过江龙。这帮人唯一的凭借就是自己的名声与人脉,这是靠名声吃饭的一个行业。
江湖上此时最成功的一个人是永城人刘超,带着门人跟随老乡王三善去西南,以白身担任王三善中军大将,解围贵阳一战屡立军功,一举晋升为贵州总兵。
朝廷屡次让地方官员推举所谓的‘山野将种’,指的就是这帮地方上的豪强。留在地方上就是个祸害,国朝不稳,最先搞事情的就是这批人。将他们弄到军队里,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而当今皇帝有自己的军官培养渠道,不喜欢这种传统的方式,地方豪杰失去了这种传统的举荐方式
,没了晋身渠道。
现在传闻厂卫招人,就一个二个带着门人子弟,一堆堆的往南京赶。名望低一点的豪杰,只能投奔江湖上的宿老,抱团争取机会。
名望高一点的,自有相熟的官员来做渠道。
从万历末开始,大明的官员、士林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喜欢谈兵。真正有本事的没几个,但纸上谈兵能讲的头头是道的大有人在。
这类人很奇怪,在地方挂着名士、显达的帽子,与当地豪杰也有不错的关系;但到了朝廷,披上官皮后,又羞于与朝廷正规的武人相交。
住在南京的程冲斗,当世所存不多的泰斗级人物,江湖豪杰投奔过来,碍于江湖规矩和颜面问题,自然要好好招待,以至于被吃的没钱了。
不得已,找姻亲顾梦麟借钱度日。顾梦麟为表清白,住的是分配的官邸,吃的是集体伙食,发的俸禄为了表示孝顺还送回家中,他哪来的钱?
南京漆园,秋后惨白的日光下,顾梦麟厚着脸皮
来找张溥。
他没钱,可张溥有的是钱,收回家产后,张溥是当世最有钱的人之一。世家子弟的钱,基本上都是集体财产。而张溥的钱,从他父亲那一辈被夺走,他抢过来后就是他一个人的,没必要和七八个兄弟分产。
这种一个人掌控三十余万两产业的富豪,大明也没几个人,有钱的多是集体。
一袭坎肩,张溥双臂晒得黑漆漆,坐在水渠边洗着手上漆渍,人比以前更清瘦了,抬头看着顾梦麟,笑道:“九出十三归,要多少,余批多少。”
“黑。”
顾梦麟吐出一个字,正冲着茶,将带来的食盒抽开,一叠叠糕点摆在面前,眼皮抬着看张溥:“敢往漆园送东西的没几人,给个良心价,有了空闲,愚兄就送美食到这里。”
甩干手,张溥躬身探手,接过递来茶碗一笑:“余什么苦吃不得?这钱财,不黑心怎么能聚起来?不过,入冬前要养膘,你开个价。”
“十三出,九归如何?”
两个人就这么闲聊着,没有谈外面的风云变化,也没谈张溥等人的生活待遇。
一张草纸上,张溥盖了私印,画了自己的花押像丢垃圾一样丢给顾梦麟:“缺多少,找老伯拿就是。若机会合适,买些人参送到南郭先生那里。他痰多,秋后病发要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