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县,千灯镇,顾炎武家中。
袁枢在正房用茶,等待随行人员布置,也在等昆山各处人物赶过来,这还是本朝头一回下旨为贞洁烈妇立牌坊,由不得不郑重。
从内心感情来说,袁枢是反对过早下旨的。
原因很简单,顾王氏现在才二十七岁,正是大好年纪。若朝廷早早给顾王氏建了牌坊,以后顾王氏闹出什么丑闻,损害的可是朝廷、皇帝的颜面。
也因这个顾虑,往往历朝历代册封贞洁烈妇,都是在对方七八十岁或死了后追封,免得自己被打脸。
这与后世授予‘英雄’名誉是一样,吃过亏以后,基本上都是给烈士追授,而不是在对方活着的时候授予。否则,堂堂国家英雄犯了罪,与衙门唱反调,或活不下去,那国家的脸面往哪搁?
所以后世,只有死了的英雄。
偏房里,顾炎武的生母何氏心里发酸,为因感激
而淌泪不止的王氏披戴凤袍、霞冠。却不得不露着笑容,拿着粉扑在王氏脸颊轻点着:“妹妹莫哭了,这是多少人三生都修不来的福分。”
王氏近十二年的委屈,现在一股脑爆发出来,哪能不感慨?
以当时的形势,她完全可以改嫁,顶多名誉受损,无法嫁到顾家这类名门。嫁不到名门,想娶她当正室的富门子弟可是很多的。
不愿意过不名誉的生活,王氏咬牙坚持嫁到顾家,什么都没有,连个儿子都没有,怎么能算顾家的媳妇儿?
于是,顾炎武的父亲顾同应将长子过继给了堂弟,才让王氏有了一个留在顾家的底气、依靠所在。
就这样,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名门之后,靠着纺织将顾炎武拉扯大,更言传身教,使得顾炎武早早启蒙,在族学里展露头角,让钱谦益看中。
顾家门外路口,一队队军士穿着帆布坎肩,搭好竹木高架,将南京制好的牌坊进行组装。这种事情本
该由礼部定制,工部作图差人监工,户部拨钱,地方上出力。
但朱弘昭真的很尊重顾王氏这样的女性,若按他的意思来,建牌坊又不能吃,还要给与乡君爵位,从根本上解决顾炎武一家的生活问题。让顾炎武衣食无忧,才不会因为求学问题而欠太多人情。一句话,他想将顾炎武终身买断。
并以此母子作为道德榜样,以鼓励人心,弘扬孝道。
爵位真不能给,侍从司内部坚决反对,因为顾王氏实在是太年轻,再有二十年,赐予爵位还能说得过去。若赐了爵位,朝廷如此看重之下,顾王氏这里出了丑闻,整个朝廷都无法做人,脸丢的太大了。
因为侍从司反对皇帝的厚赏,那就从别的方面弥补皇帝的心思。就比如这牌坊,就是宫里办差的工匠所造,选材、用工自然是顶尖的,更难得是这份宫里御赐牌坊的荣耀。
牌坊沿河朝西,背对着顾炎武家门前小路。
整体高三丈六,宽两丈,四根立柱,每根方立柱前各有一座与立柱等宽的石狮子。整体三层,顶层装饰云纹,石匾上竖刻着‘圣旨旌表’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