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旧部里,陈策是与李家姐妹最熟悉的,跟在朱弘
昭左右寸步不离,想不熟悉都难。
朱弘昭看向张嫣:“皇嫂可有合适的人家?”
张嫣想了想,说:“外戚这边,范慧妃有个堂妹,常来宫里瞅着也是个贤淑温婉能操持家业的;成国公家里也有一个适龄的,没怎么见过。”
这女子只能出身勋戚,将陈策拉到勋戚阵营,绝不能安排什么将门虎女或当朝大员的千金或名门大家闺秀。
陈策的出身决定了他以后的任用,基本上就是皇帝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的宿卫大将军。掌管的将会是禁军,婚姻问题就格外的大。
成国公朱纯臣,朱弘昭想了想摇头:“成国公这家子不好,这人没什么胆气,庸庸碌碌,养出的女儿想来也不行。”
朱纯臣是天启时期的神机营提督武臣,整个人根本管不住神机营,是个废物。带着兵,却不知兵。几次站队时都没眼光站错。若不是顶着国公的帽子,祖先于国有大功,早就被废掉了。
范慧妃为人是很讲义气的,李幼娘在一旁说:“就范家的吧,这个媒好做。”
范慧妃的两个兄弟按例授职,天启时一个是都督府都督佥事,一个是五城兵马使司指挥,改制后兄弟俩也争气
,考核后加入征发瀛洲序列。
李秀娘可知道范家打的什么主意,范家那个小娘有事没事往宫里跑,难道只是看望范慧妃?
也开口:“那姑娘确实不错,这个媒可以做。”
朱弘昭就算知道范家的打算,也是有心无力。他又不是钢铁之躯,别说随侍的女官,就连自己东六宫的妃子都伺候不过来,更别说那些西六宫的…
“成,就这么弄。这个媒就你们仨看着办好,就在年前完结。”
这家一起吃着晚饭,另一边奉先殿吃饱喝足,散席的相府成员送走曹化淳,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皇帝抓紧时间,不避风雨,为的是按着行程规划抵达南京。
这是以身作则,在督促他们赶紧落实江南税务贯彻工作。
唔,谁会怀疑皇帝怕死呢?
绝对是皇帝高瞻远瞩,以身作则在警示他们。
可复社那边的事情还没收尾完工,又冒出个辛丑逆案,一切捋顺要花时间,谁知道又会出现个什么事情?
贯彻原有的税制,将该收的收上来,真的不好办。
而且税制下一届还要细化,更为复杂。前面割一刀,
后面又补一刀,有多少人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别说江南,天下各处都是一样。
都想的很简单,朝廷现在不缺钱,怎么还要改税增重?
朝廷没钱时为了税杀人是可以理解的,明明已经不缺钱了怎么还要增税?
有钱增税和没钱时增税,是两个概念。
相府成员一个个心思沉重,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