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整顿军制计划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15 字 9个月前

温室内,朱弘昭沉思,将余煌的折子传下去,让众人看看。

这只是根据时弊,提出的一个提议,并不是一套方案,众人扫几眼就弄明白了。

但这不是简单的更改各军番号,而是一个系列的军制改革。

现在的大明由募兵制压倒卫所世兵制改成了卫所世兵制重振,毕竟这是先王与当今的起家本钱,也是最为节省军费的一种。

而且,卫所军户之前的日子太苦,现在只要给一口吃的,能娶得起媳妇,他们愿意吃当兵的苦,相对于为财和出人头地的募兵而言,军更为可靠,更拥护当今。

余煌的意思很简单,将各军番号改为数字化,脱离地域命名免受历史人文影响。如天干地支或飞禽猛兽为军号,纯数字更好,这样意味着军制数字化,如

算账一样可以精确到每一个人,从根源上杜绝吃空饷。

现在因为番号杂乱,导致各地区一个营的兵力很难统一,这就有了吃空饷的余地。因为外人突然过去,除非按着人头来数,否则搞不明白对方营内编制。

例如京畿周边是一营六部,五百人一部作为最基础的战斗投放组织。其他各处有的一营三部、四部或五部,过于杂乱。

作为带过兵的人,袁枢开口:“状元公立意颇有见地,但军中士卒以番号为荣。贸然更改,一来有损士气,二来会造成调度混乱。”

都习惯了现在的称呼,贸然改成其他番号,如数字化番号,出现混乱是一定的。就像后世人看数字化番号,不关心这些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番号背后意味着什么,有过什么样的历史战绩或名号。

他继续说:“卫所军跟着改,五军都督府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恢复一些职能,管的是所辖范

围内卫所建设工作,更偏向于民政部门。而且卫所军若改,工程量很大。

思索再三,朱弘昭开口:“一卫出一营兵力,对于卫所发展影响过大。一卫出一部,就可免去番号问题。将府也与朕反映过高层指挥结构,正军将与正营将之间存在空档。日本战事时,三五个营之间连携作战,缺乏足够的正军将,往往临时委任,多有不便不说,也有指挥能力缺陷及威望问题。”

现在的军制,升到正军将才相当于过去的参将,属于真正的将军。正营将相当于守备,缺中间的游击这一级别。

大将军正一品,总兵正二品,正军将三品,正营将五品,明显缺乏中间的四品武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宣大系填不过来这么多的位置,他又不喜欢滥竽充数。就空着中间这一个阶梯,去日本打一仗就显出了隐患。

而且将军号过于泛滥,武散阶相当于军阶、军衔,每一个品级又有初授、升授、特授之分,不复杂就

是过于散乱,无法呈现严密的阶梯性。

至于武勋这么高档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升到高层才会计算授勋。文勋、武勋的最终都是一样的,是柱国,国之柱石。

武勋与武散阶一样,是从从六品往上算的,可军中正营将就是正五品,计算武散阶已经很麻烦了,再加上要不断考功计算的武勋,而且中低层又不需要武勋做什么,准确来说武勋没用,下面没追求,上面懒得浪费时间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这次南巡,宫里铸造了将近一百三十万枚勋章,就是给中低层军官、底层军士授勋的。授勋,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铭记军士功勋的铁证所在,也是他这个皇帝的态度。

基本上,武散阶没有一点作用,只有同军职将领发生指挥冲突后,才会比较武散阶来决定高下。武勋也废了,无法像国初那样,成为中低层军官的荣耀及资历。

余煌提议的是改革番号军制,恰恰番号就是名义

所在,改番号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触及到根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