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不是一个量级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96 字 9个月前

正月初四,本该元旦休息大半月的中枢谁敢休假回家?

北方五分之三的军队在外作战,一旦崩盘绝对是灾难性的,没人敢拍着胸脯打保票,就算回到家里也没心思过一个安稳的年。

为了稳住前线军队,朱弘昭前脚派出曹少钦赴日,后脚又一份家信给西南总督王三善,由王三善转交修道的朱弘林,让他带人无论如何也要将朱弘林绑回来。

朱弘林性格温和,手段柔,他不去日本,待在朝鲜也能极大的稳定军心。

说到底,朱元璋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将打天下的老兄弟杀的几乎是一干二净。导致的结果是,朱弘昭担心前线将领有这方面的顾虑,能一口气肃清日本武装力量,却故意拖着。或者是担心回国后,遭到以后的清洗。

在日本,他们就是大爷,真正的大爷。回国,就是孙子,小命都捏在他手里。他杀文官士绅杀的那么狠,比太祖都狠,人人都怕了。

他有这方面的顾虑、疑心,更别说各处。矛盾是一方觉得有,那就有。猜忌也是如此,信任实在是太难了。

没有完全的信任,有默契的信任对于此时来说也很难,谁让他杀的太狠了。这就是杀人的负面效果,人人都怕这种宿命落在自己头上。

通讯问题过于落后,看来要想尽法子弄出电磁理论,将电报搞出来。有了电报,再有铁路,朝廷就能将万里之外的飞土纳入有效的统治范围。

征日不是征安南,安南国在南边离京师很远非常远,可都在一片大陆上,联系是方便的。与日本隔着汪洋,大海便是最大的障碍。

通过日军各藩的表现朱弘昭已不将日军放在眼里,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前线军队内部协调,军队与中枢的信任问题。

依靠不计成本的火器战法,这也是以后战争的趋势,最重的就是各处协调以及大量的后勤。日军还是各藩零零碎碎拼合的军队,指挥体系已显得混乱,补给更不用说了。

德川氏施政保守,不重视火器、炮兵,别说补给火器兵种作战所需的大量后勤,他们连成规模的火器兵种编制都没有。

面对站稳脚跟,摆明了就是来杀人抢地盘的明军,近乎全火器的明军,还在玩儿枪阵的日军,怎么打!

南路颜思齐奇袭关东,三个骑营万余骑在关东平原上横扫一切,已将江户城围死,围点打援。

德川氏所谓的天下精锐赤备,就是一支骑兵,招纳武田氏赤备败军模仿而来的,汇合关东各家的骑马武士、德川氏旗本亲军,凑出两万骑进行骑兵决战,想要击败明军的前锋,给各处打气,鼓舞军心。

结果不言而喻,一群骑着还不如骡子大战马的日军精锐,被套东军团抽调过去的万骑全歼。

骑兵对冲对马匹素质要求极高,马一定要有耐力,两个骑着蒙古马的骑兵营不缺耐力。另一个列装山丹军马的重型甲骑营负责冲阵,犁庭扫穴一般将日军重重骑阵凿穿。

骑士身高也很重要,高的一方对冲的时候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更容易命中对方。双方的战马不是一个量级,兵员身高也不是一个量级。

甚至崇尚神道佛教的日本武士,根本不吃山里的野味,整体缺乏肉类补充,代代积累下来身材普遍低矮。不说燕赵之地的高窕女子,光是大明江南女子去日本,都是在大街上不用踮脚尖的那号人物…

而日本封闭,马种想改良,去哪找优良马种?汉武帝为了优良马种就灭了大宛,日本能灭谁又能引进谁的?马种没那么好引进,此时的骑兵就是战略力量,好引进的话,汉武帝也没必要兴师动众远征去灭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