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中正二年,大旱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00 字 9个月前

皇城北安门外钟鼓楼大街,天色启明,五更时分。

钟声、鼓声一起响彻,入宫轮番当值的千余飞熊军将士站在钟楼、鼓楼之间,齐声高唱太祖高皇帝所立的规矩,他们日日不歇,已唱了一年零八个月。

“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

这是大明立国后,朱元璋见功勋旧臣生活堕落,想出的主意,为勉励自己,也为提醒文武重臣。

飞熊卫列将军马祥麟戴着眼罩,一身山文对襟连身甲,外罩大红披风,头戴高尖圆檐六瓣三山插旗立顶战盔,与所部军士齐声合唱三遍。

随后从北安门而入,在北安门东边的司礼监经过赵仪点卯后,正式入宫拱卫天子。

忙完点卯的事情,赵仪又带着夜里积攒下的公文,早早去琼华宫请示。

如今是大明中正二年五月初七,整个大明如旭日东升。

京师周边的工地上,一座座六角四层筒子楼还在施工中,这是以后房屋的标准建筑。

今年最赚钱的是辽王千岁,辽王的封地是沈阳,是大明此时第一个内藩,辽相孟弘略没有和其他各内藩的国相那样在封地里挣钱搞经济建设,而是来到了京师。

在京师建造砖窑,烧制青砖提供给太仆寺用来建造楼房,挣的钱海了去。

推行内藩制度,引发的冲突不小,中央集权制与割土分封制,是一对死对头。

先秦时,我国是典型的封建国家。秦王扫六合,建立的不是封建国家,是中央集权国家!

所以这个大秦灭了,随后刘邦继承秦制,与坚持分封制的项羽对阵,勉强靠诸侯之手打赢了项羽,汉初便是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共存。到了后来,经过吕后乱政、七王之乱,才将外姓藩王、刘姓藩王给扫平

了,竖立起中央政权的威严。

东汉的藩王,实际上也都成了空架子,就是这个空架子,也在汉末时涌出一批诸侯来保证国祚。可惜汉室的安排下去的种子都败了,反倒是刘备一个草根崛起了。

同时期,你可以说日本、朝鲜是封建主义国家,可以说大明初期是封建国家。

可建文削藩,成祖靖难后,大明的藩王、宗室成了牢囚,这就不是地方割据的封建国家,而是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你可以把大明理解为君主立宪,这个宪不是朝野讨论确立的宪,而是祖宗规矩。都是一样的东西,将大明的皇帝困住手脚,不能恣意妄为,也不能独断专行做一些事情。

地方割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地方上对资源的利用,因为与周边的竞争原因,可以说是什么思想能高效,什么实用就来什么。所以汉末割据辽东的公孙瓒凭着地贫人寡的幽州,可以吊打鲜卑。后来的公孙度,更

是慑服三韩,成了实质上的辽东王。

同时,地方割据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思想发展受到的钳制最小。是思想碰撞、高速发展的黄金形势,什么思想能强国,什么思想就大行其道!

这也是欧洲为什么后来居上的原因,他们的中世纪还停留在我国春秋时期阶段。因为一直没有一个中央政权钳制思想发展,在教会力量因为黑死病而大幅度衰减后,爆发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一波波的思想革新。

与欧洲对应的还有奥斯曼帝国,论文化底蕴不差,可就是因为中央集权制度、政教合一,限制了思想、技术的发展,随后被人打成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