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任重道远(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32 字 9个月前

很多的技术,都在明朝以后失传了。

朱弘昭整日铠甲不离身,就他身上的山文甲而言,这玩意儿也失传了。

山文甲号称拼接时不用一铆一线,完全由人字形甲片相互契合编纂。一件札甲最少都要用三四种甲片交错编织,札甲中的强化品种鱼鳞甲用的甲片种类更多,更别说更为精密的山文甲。

不要觉得鱼鳞甲有隙缝可以逆着甲片重叠方向刺进去,因为甲身根本没有隙缝!

两片甲叶不是拼在一起的,而是一片片重叠的,看着单层,实际上是双层。所以,鱼鳞甲很重,往往能达到四五十斤。

精良的鱼鳞甲,都是由上到下重叠,想要顺着甲片叠压方向逆刺进去,只能从下方直刺,战场上交手就在瞬间,谁给你躺在地上刺击的机会?

哪怕是更古老一些的札甲,长方形的甲片竖着重叠担心有尖锐兵器逆着刺击,编纂的时候一排左向,一排右相,一排排交错,哪怕有兵器刺击进去,也会被另外两排紧密的甲叶卡住,无法加大伤害。

而鱼鳞甲,非常的轻便,完全可以弯曲卷成桶状,正卷,反着卷,都可以。只是这种无聊的行为,会极大的磨损甲叶表面的防锈漆层。

此时,山文甲的制造技术也有失传的危险。

朝中武将的礼仪用甲都是山文,大汉将军也是山文。但这都是在皮革上贴上去的仪仗用甲,实战效果与简陋的棉甲差不多,只比南方即将淘汰的纸甲强一点点。

整个京师,通晓山文甲制造全部技术的工匠不足十人,也就三家子,父子相传,全部技术只给长子,其他儿子和徒弟只能学会一部分甲片制造技术。

拆了一件山文甲,对着里面的零件进行仿造,确实能复制出来。朱弘昭有这个资本去做,可其他人就没这个可能。

有资本购买真山文甲的人不会对山文甲感兴趣,有山文甲的也不敢拆,拆了就很难复装还原。很多很多的工匠,穷尽一生都想窥得其中的秘密,很遗憾,这是掌握制造技术的家族传家金饭碗,因为他们掌控了这技术,他们才能成为皇室御用工匠,就连张扬跋扈的太监也不会轻易收拾这些人。

寻常工匠想买山文甲进行拆解分析,可他们没有资本,所以山文甲的制造技术只在皇室掌控中。

朱弘昭封王时就想要两名工匠,天启给了他,却在工匠那里碰了软钉子。

于是,他一狠心将自己手上七套山文甲全部给拆了,三十余名工匠记录一步步的程序,总算是将这玩意的技术给攻克了。

工部尚书崔呈秀转任盐务总督,空出的工部尚一职朱弘昭准备交给宋应星,宋应星不是进士,此时还在老家讲学立书,只是个普通的秀才。

他的《天工开物》手稿流传入京师某些名流手中,想要寻求这些名流的支持,好刊行或修正、补充书中的内容。被厂卫查抄,下面人觉得朱弘昭喜欢这类新奇玩意儿,就给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