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压抑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638 字 9个月前

天启再次昏迷,人事不知。

作为宫里唯一能掌事的,朱弘昭安顿好天启,安排好夜里值守大臣,还要安慰哀伤的张嫣。

他非常的累,从天启遇刺至今过了这个晚上就满了十天,这十天他谁都不敢睡。每日就那么稍微躺一会,在乾清殿闭目养神,才敢微微小睡一会儿。

每次吃的都是李守道兄弟从宫外带来的饭菜,宫里的东西他碰都不敢碰。时时刻刻身边带着十余名发小宿卫,警惕着每一个将会经过的宫人,甚至年轻力壮的朝臣他都要小心,从不主动接近。

一切忙完后,朱弘昭回到乾清宫偏殿寝宫,躺在那里浑身发软发酸,无数的压力从四面八方里里外外朝他挤来。

没出这事前,他和天启一起扛着,朝臣们的压力是天启、老魏抗着的,他则有些小清闲。甚至还有时间去勾搭成妃,有时间去算计天启。

可现在,实在是太忙了。

辽东的军情他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与军机处的大臣评议留档作为战后评功的标准和参照。比如宣大军团前军王朴三人带着两万余骑的异常行动,就让朝堂炸开了锅。

除了辽东的战事上心外,他还要与叶向高、韩爌、史继偕、崔景荣进行着不断的试探、交流。同时要不断各地五品以上的文官,三品以上的五官的档案,对这些人进行分门归类。

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则要借京察大计之手铲除。

每一名爬上来的文武大员,背后都是错综复杂的。要与朝中的重臣不断试探交流着利益交换,贸然下手极有可能在这个敏感的时间引发不可预测的变动。

他完全可以等辽东大胜或自己正式登基后来处置,可他不敢等。必须要在登基前完成紧要地方的梳理,这些地方只有被自己人掌握着,他才能安心登基。

现在忙碌,为的是登基后能全心全力投入战兵改

军与西北抗旱的工作中来,现在的大明,实际上已经很危险了,因为朝廷掌握的粮食储备并不多。

别看抄了晋商前后资产能上亿,其中近半的不动产,如房契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大面积抛售会引发大明朝的房市崩坍,所以不能动。

还有银子,自隆庆开关以来,海外白银涌入大明,却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这不是幸运,这是埋下的大炸弹。

扼住通货膨胀的力量有两个,首先是国人的思危思想,有钱的时候不露富,喜欢藏起来以备将来的意外,或是直接埋土里给子孙留下活命钱。

宗室、贵戚、豪商、大地主都是这么干的,用种种生产换来易储存的金银藏起来。所以涌进来多少白银,都这么化整为零的被大明中产以上的阶层给无意识消化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朝廷的俸禄发放方式,除了坑爹的宝钞外,俸禄以钱粮为主,布匹、香料等等值钱货为辅。而朝廷发放时,一两银等于两石米是固定死的

,官员可以申请用银子还是用米来发俸禄。

这种不符合此时形势,由朱元璋建立的俸禄体制很好的抵御了通货膨胀,毕竟民间粮价浮动,也有朝廷铁标杆来稳定粮价。

而此时,通货膨胀已经初步显露征兆,起因就是北直隶各大仓的储粮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