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儿子,新任的虎贲卫指挥使。
虎贲卫尽管只是监国朱弘昭给他的一个编制,只拨出五十名宿卫充当军官,勉强搭起一个架子。可谁都不敢小视虎贲卫,因为这可能是紧随飞熊、神策、青州三卫的齐王系第四卫,妥妥的未来天子亲军。
这不是给袁枢的,而是给他父亲袁可立的一种奖赏。袁可立几天前就知道机密,却隐忍不发配合那些人蛊惑信王。然而却派儿子袁枢护送史继偕火速入京。史继偕恰到时机的到来,给了朱弘昭极大的帮助。
三边封锁政策,最重要的是海路,海路囊括东江镇及朝鲜;其次才是宣大蓟辽等边镇。三边封锁的成功,袁可立领导的登莱战兵、麾下沈有容的水师部队功不可没。
京中事变,袁可立不动如山,没有响应杨国栋的叛乱。山东不乱,周边州府没有军队,自然也乱不起来。山东不乱,南边自然更不敢乱。
所以这个表现必须给与奖赏,但袁可立拥军在关键时刻倒向齐王,现在大浪淘沙剩下来的东林人对袁可立一点好感都没有,认为他背叛了所有文官的共同利益,即垄断
利益。
因为朱元璋不懂经济,觉得抓住兵权和粮食,就能让朝廷安稳运转。更因为厌恶商人趋利而枉法的本性,大肆打压。
官商已经沦为一体,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官商一体…
洪武、永乐之后,皇帝压不住文官,与文官一体的商人阶级自然开始各种捞钱。治理天下的不是皇帝,是文官。种种政策都是倾向这些人的,钱就那么多,生产力就那么点,这些人垄断了地方的分配,朝廷自然只能干瞪眼。
朝廷里干瞪眼的是历代皇帝,不是文官,他们的眼睛永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事也是两条行为准则,一个是睁眼的,一个是闭眼故意看不见的。
天启和朱弘昭查抄晋商是犯了所有人忌讳的事情,他们自然要表示表示自己的力量。刺杀天启也可能只是一次警告,可谁都没想到天启逃到乾清宫宫门口不逃了,死也要守住家门口,结果酿成了大祸。
酿成大祸后他们的预留手段就是推信王上去,结果关键的负责人袁可立竟然倒向了齐王,不说保持中立,反倒给熊延弼通风报信。
帮朱弘昭上位,就是背叛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总之,
袁可立已经危险了,做事出点差错就会被人弹劾。朱弘昭也不能明打明的赏赐袁可立,否则就彻底孤立了袁可立。
所以他重用袁枢,让他挂在西南军团间接听从袁可立的指挥,战后也能光明正大的委以重任。也因为袁可立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袁枢科考失利,为了给袁可立安心,朱弘昭才重用袁枢。
毕竟科考这种东西,只要有举人身份,哪怕因为举人的身份而充当州县低级官吏,只要不是经过吏部报备而任职,都是可以暂时交出官职,再赴京考进士的。
所以袁枢的前途,也是无比光明的。
可是谁都没想到,因为荷兰走私商船的事情暴露了西南军团,也让刘兴祚与南四卫将领遭到建奴血洗,议事的时候被一锅端了。
还好,袁枢因为勤勉而命大,前天晚上带着这些将领的子弟在外考察地势,险险的躲过了这一劫。
初七半夜里,义州的王朴、郭谅等人率领两万余骑渡过大凌河直扑广宁,开始了他们的一次豪赌。
而此时盖州卫城东北二十里外,阴云滚滚寒风呼啸。
袁枢与他的光杆副将,虎贲卫指挥使同知陈甲在一处荒废的屯子里议事。夜里格外的冷,他们连取暖的火都不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