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可悲的老奴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19 字 9个月前

刘兴祚后金人称其为刘爱塔,朝鲜文献称之为刘海,辽东开原人。后被“市夷掠去”到建州女真地区,时为万历三十三年。

在建州他以才干出众,且伶俐善解人意,深得老奴器重与赏识,被分到大贝勒代善的正红旗。他参与了后金进攻明朝的辽沈之战。以击敌、追逃等功授备御,并迅速高升,直至副将,此时是总兵官,受命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之地。

成为后金国中声名显赫的汉官。然而后金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奴役,汉人的惨遭蹂躏,深深震动了他未泯的良知,激起强烈的民族大义感,而开始采取对抗行动,“奴欲锄辽人,兴祚多方保全之”。

终于萌生逃出后金,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从此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弃金归明之路。

历史上因为部将王丙叛变走漏消息,四卫各部举旗之际建奴三万骑星夜抵达盖州,事败,四卫军民惨遭屠杀或迁移。四百里膏腴之地老奴也不敢要,留给了明军沈有容部。

这南四卫靠近渤海湾,是东北地区此时为数不多的肥

沃土地。老奴也不愿放弃,可他守不住。

刘兴祚也就是刘爱塔,他是今日乘运船而来的。他没想到,朝中竟然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天启皇帝遇刺,天津镇兵变却被齐王护卫之一的青州卫一举攻克镇压。

朝廷内的动荡他无力阻挡,他现在只想火速带着明军赶赴南四卫与他的部下汇合。李永芳可以说是第一个投降的明将,可他刘兴祚不是,他是自幼被虏去的,长在建州的。现在他是后金政权中汉人第一将,却不是明军叛将。

因为这一点本质上的区别,也因为他掌握南四卫军民,所以登莱巡抚袁可立才会从朝廷给他讨来免死告书!

对于叛将,尤其是李永芳这样的,朝廷不可能放过他们。

毛文龙三番两次向朝廷要免死告书,要策反更多的降将,他要十份,朝廷不见得能批一份。

如果早早大面积抛洒免死告书,说不得辽东南部由降将组成的防线会彻底崩溃先后反正。但明朝强大的文官集团抱着原则性宁愿一起死,也不会放下原则招降纳叛。或许是形势还没到那一步,但到了那一步投降建奴的叛将还会稀罕朝廷的免死告书?

历史上朝臣不知变通,而朱弘昭打心底要把建奴往死搞,怎么会批给毛文龙免死告书?

建奴该死,也是求生本能,造反行为勉强可以说的过去。可明军汉人叛将呢?世代吃着皇粮,形势不对就扭头换个主子,这样的汉奸必须处死!

刘兴祚已经暗地里反正,可他名义上的身份还是建奴使者,尽管朝廷一直不承认后金政权,但来回打了八年,大家心底也知道是个怎么回事。

接见后金使者,鸿胪寺的人没有出面,从形式上否定刘兴祚后金使者的身份,间接否定后金政权。

乾清殿前殿,朱弘昭坐在天启的位置上,两侧内阁、军机处成员班列,高台左右站着司礼监、直殿监主太监。更远处,是科道官和六部值官班列。

刘兴祚不是一个人,与他同来的还有许显纯,保护刘兴祚入京是许显纯的任务之一。此外还有一帮随从,不允许入殿。

许显纯虽有心理准备,却见齐王坐在那个位置上,心里复杂,有对天启皇帝的惋惜,也有对自己的惋惜。他和李墨轩相知相交,最后一个帮齐王,一个帮信王而反目。结果,因为正德遗诏与天启密诏,他许显纯输的一无所有。

刘兴祚抬头打量高台上铺着白布龙椅上的朱弘昭,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而使得建奴苟延残喘,狗急跳墙而撕毁与

蒙古的盟约。导致现在的建奴外交上十分的被动,内部更是不稳。抢来蒙古的物资固然解了一时燃眉之急,但使得辽东归附建奴的蒙古诸部离心离德。

汉蒙背离,八旗内部也是不稳,现在老奴需要一场大胜才能稳定人心,可他去哪搞个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