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深秋,天干物燥。
更重要的是,有几名工匠从桐油木桶里捞出蜡封并固定的空心木丸,木丸内部储藏着一种军中废弃的起火配料,只要遭遇剧烈撞击,就会爆炸的玩意儿。因为不适合运输,就荒废了。
而朱弘昭的齐王府匠坊也在研究这种东西,因为遭受撞击的爆炸特性,很适合做子弹的底火。这种玩意儿并不稳定,军用器械不能一味追求大火力高威力,要以批量制造,容易制造,要讲究性价比。
如飞雷箭车,原型就是百虎齐奔和神火飞鸦,因为运输存在隐患,成本与打击效果不成比例,因而在戚继光时代就从军中退役。
另外要说的此时的火药配方非常的复杂,不仅仅只是颗粒火药那么简单。对不同的火器,都调配出了最合适的用药比例,除了硝硫木炭比例外,还会增加各种助燃剂。
火药制的再好,没有质量可靠的火器,也是抓瞎的事情。明中期,全国军队装备火炮四千多门,到现在火炮数量更多,但质量除了一些充门面的,很多都是残次品。
明军因为大炮兵主义,而火炮体积又大,制造时微微用心就不会太糟糕。当然,这只是那种不会随意炸膛的玩意儿,想要精确射击,还达不到那个要求。尽管火炮都有瞄准部件,神机营都装备了炮镜,可火炮部队依旧登不上
台面,无法成为左右战场的核心打击力量。
王恭厂就是明军核心的火药调配储存中心,里面的火药堆积如山,如果毁了前线将士库存的火药支撑不了多久。朱弘昭越来越怀疑,历史上的王恭厂大爆炸,是人为导致。
更为重要的是,火药毁了最多一两个月,就能将各种原料纯化,重新配制并运输到前线。关键是王恭厂里面的工匠,这是一批宝贝,父子代代相传都是玩儿火药长大的!很多火药配方,都是他们传家立身的宝贝,这批人与王恭厂里的火药一起没了,这才是致命的!
内操场,这些工匠取出跟桐油大桶运输进来的木丸,三三两两散了,一枚枚木丸卡在事先凿好的孔里,一个个神情木然,挥动木锤砸了下去!
“轰!”
涂抹桐油的梁柱,顷刻间就被爆炸引发的火焰点燃,火焰腾霄绕梁而上,一时间火蛇蔓延,干燥的秋风吹拂,火势无法阻挡,又有桐油各种漆料助威。
“走水了!”
一名竹架上工匠嘶声大喝,声音罢,就被冲起的火焰吞噬。
天启精心设计的大殿,比皇极殿还要大一圈的大殿与
环殿搭建的密密麻麻竹木架,就被烈焰吞没。
木架上还在工作的一千多名全国筛选来的工匠与他们的学徒直接被火焰吞没,一个个哀嚎着,浑身燃着火焰从高架上跳下的,摔死,俱为肉袋。
天启难以置信眨眨眼睛,熊熊烈焰呼呼声,热浪直逼而来,数不尽的哀嚎声在四周响起。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两腿失力向后蹒跚倒退几步,张张嘴,口唇抖着,气的脸色发青:“怎么会有火!田尔耕,你做什么吃的!”
“护驾!”
百步外带着禁军搬运废弃木料田尔耕一把抽出两尺长绣春刀,因出汗而解了盔带的高尖六瓣头盔在他奔跑中抖落,一帮锦衣卫禁军还迟疑了片刻,看了看火光,迎着热浪抽刀执枪跟了上去。
“君视臣民如草芥,臣民视君如仇寇!”
一名山西口音的青年工匠学徒手里握着削尖的毛竹长杆振臂高呼,竹尖遥指天启流泪大喝:“我山西士绅何其之冤!弟兄们,为天下士民请愿,随我王通诛暴君,清天下!”
以工匠学徒身份混进来的青年学徒,一个个抄着毛竹长杆,身怀灭家仇恨,迈开腿握着长杆,对着天启冲了过去。
“你二人速速护着陛下后退,小的们跟上!”
一名直殿监年老少监尖声高喝,瞪着双目抄起地上一块木板双手紧握着,颤着步子冲了上去。十余名隶属直殿监的宦官有抄起地上工具木材的,有挥舞着拂尘的,两名健壮宦官拉着天启向后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