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京师又是一场秋雨,使得气候在这场雨后直接变冷,让不少人格外的不习惯。比如史继偕这个老头儿,精神再好,身体这个硬件条件摆在那里不饶人,他病了。
原本皇帝要给他太子太傅,凑齐太子三师中的最后一个荣誉帽子,但因为史继偕病的不轻,连说话都成了问题,于是改授太傅,赐乡间立牌坊以示恩宠,昭显史继偕的功劳。
史继偕退下后,内阁将会空出一个位置,还是督掌军机处的武英殿大学士。不出意外,谁接替史继偕,谁就能拿到仅次于齐王的军功,这个位置甚至比叶向高的首辅位置还要诱人。
七月二十四日的朝议中,朝中为了这个位置,争的可谓是头破血流,谁都不肯后退一步。
吃独食是东林人的传统,刚刚吃掉一个朝鲜总督,他们又想将武英殿大学士掌握到手里,哪怕派个人
过去当泥偶也是好的。
他们为此宁愿牺牲掉孙承宗的蓟辽总督这个位置,也要夺取武英殿大学士。显然,孙承宗的资历非常高深,不可能由东阁大学士退一步下去当个武英殿大学士。
但他们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登莱巡抚袁可立,这个老头子精明能干,不懂战法却精于战略。更关键的是,这个老头儿是军机处参议,与齐王有过合作。
其他各党,还真拿不出能和袁可立比资历的人,或许四川巡抚、浙党的朱燮元可以,可他实在是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武英殿大学士,这个位置在朱弘昭看来就是一个傀儡,他不在意谁当,不给他添乱就成了。可皇帝不能这么想,谁都知道这个武英殿大学士是来当泥偶的,可当泥偶时积累的军功则是硬通货,谁吃了,谁以后的腰杆子就直。
“投桃报李,只是来的迟了些…”
朱弘昭看着今日廷议的结果,不由有些气愤,他
将袁崇焕从一文不值的辽镇三个兵备道员之一的身份,一口气推到朝鲜总督的位置上去,东林人心安理得的吃掉这份大礼,仿佛就该袁崇焕去朝鲜一般。
结果呢?史继偕病了,他们才急着给朱弘昭表示,廷议时将孙传庭提为辽镇巡按御史,使其进入御史系统,属于倒数第二阶层,比普通御史高一级,与十三道御史同级别,再升则是佥都御史。
御史系统才是文官的高铁,只要进入,那只要有点本事,混个督抚不是问题。也只有在御史系统混过,才能算核心文臣,才有资格入阁。
这个资格不是国法规定的,是文官的底线。朝中任职,各官调动,必须要符合其出身、资历才不会有太多的阻碍。
孙传庭从永成知县退下来去大同帮助朱以溯,算起来是从进士文官转入武职系统,如今是从二品都督佥事,山东赴辽军监军。这辈子到头,也就是个左右都督,没什么前途。
若进入御史系统,则意味着孙传庭的仕途会多出
一条路,那就是地方督抚,甚至也有机会去六部担任部阁大员。
东林党给出的这个筹码,朱弘昭当然喜欢,可来的太迟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如果不是这帮人有求于他,上次那个朝鲜总督吃了就白吃了,吃的天经地义,这种吃相在朱弘昭看来实在是恶心,其实东林人的吃相,已经恶心了各党几十年。
他们就是那样,得到什么只当是天经地义,是他们自己的人水平过硬,根本不愿意去多想。若失去什么,只会大骂朝中奸邪当道…
“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