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铺在桌子上,看着九龙沟地图,这是严格绘制的地图,等高线、地图比例、大小路径能侦测的都标注在上。若不是财力不够时间紧张,何冲都打算制作一副沙盘。
九龙沟,听这名字就知道这里的地形是个什么样。塞外,尤其是长城周围几百里内,依旧是山丘居多,属于大山余脉。
这里的地形非常适合伏击,堵住头,掐住尾巴,就能将土特默部五万人按在地上,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
有些遗憾摇摇头,他何冲的兵力不够,想要借助地形,吃掉这毫无防备的五万人,他起码还需要两万人。而且,与朝廷制定的策略相违背,他可以主动出击,但不能一次将蒙古人打的丧胆。
朝廷这次上上下下齐心协力,都是奔着军功去的。如果他何冲一个人打退蒙古,事后有他倒霉的地方。
一个合格的将军,想要活的长一点的将军,最好不要插手政治,但绝对要懂政治。
踌躇片刻,何冲一拳砸到桌子上,卷好地图出门大喝:“擂鼓,聚将!”
鼓点节奏不同,传递的信息不同。两面大鼓擂响,城中千户级别将领留下副手,穿戴铠甲后来何冲的征西将军府议事。
“今日令儿郎们好生休养,入夜后归化铁骑与咱的标营带足三日干粮出发。既然土默特诸部要跟着插汉部给咱大同添堵,那咱也去给土默特制造些麻烦。”
副将张骥抱拳道:“军门,齐王千岁指令我等坚守。出城寻觅战机,与千岁意愿违背。还请军门三思。”
“殿下的意思咱懂,比你懂!咱先打出锐气,也方便日后防守。否则一味防守,鞑虏猖獗以为我军无人,尔等不觉得憋屈?”
张骥又要说,被何冲一瞪,遂闭口不言。
在塞外,就是何冲的大本营,这里是他一言堂的地方。他既然做出决定,就不允许有人违背。
随着时间转移,何冲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刚来大同时,他是坚定不移的骑兵派,随着刘时敏监督,不断产出优良火铳后,他就迅速转变为火器派。
他的标营,就是一支骑马的火铳步兵。
各省督抚、总兵的标营,都是三千人编制。这是死规定,戚继光的戚家军也是三千编制。这个名额可以少,但绝对不能超过。
也没必要超过,超过的兵马完全可以挂个乡勇、义兵名头,没必要死纠缠编制。
七月初三,在九龙沟潜伏一日两夜的何冲,终于在清晨淡淡薄雾中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土默特各部。
毫无意外,这里土默特的锐骑勇士与明军斥候部队一如既往的在路上交手,有重重山丘做掩护,何冲的一万三千人分成四部,开始行动起来。
明军斥候只在土默特部队前进的道路上滞留,往往会挖坑制作陷阱之类,甚至道路崎岖一点的地方会集合木材放一把火,使用各种手段迟缓土默特部的前进速度。
从土默特部出兵,就这样被明军斥候骚扰个不停,使
得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队,军队两翼并没有进行关注。
明军斥候为什么要迟滞他们的进军速度?说明明军还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