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好面子的四川人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26 字 9个月前

朱弘昭懒洋洋坐在竹椅上,左手撑着下巴笑说:“孤是西南总督,首要大事自然是梳理兵马,重新确立指挥体系。使得各部能连携起来,而不是现在这样,贵州打贵州的,四川守四川的。”

“大王英睿。”

秦朗微微俯身,一旁熊延弼轻咳两声,道:“下官…臣已指示四川巡抚朱燮元,令他将各处分守兵马汇集合军,大约能凑集三万兵马,最多能支援贵州战场两万川兵。另外西南诸军中,有三部战力最盛,首推秦良玉将军麾下六千新编石柱白杆兵,其次是西南总理鲁钦麾下三千标营,最次才是王三善所部总兵刘超。”

摸着下巴,朱弘昭看着地图,有秦良玉带着四千白杆兵镇守永宁,那奢崇明麾下两万多人就别想打回去。只要秦良玉不动如山,那四川就安稳如山。留下必要的绥靖兵力,余下的完全可以调到贵州。

而贵州战场之所以僵持,就是因为王三善所部兵力不

够。可惜,跨省这种活动是要冒风险的。跨省那啥,还有跨省调兵不管什么时期,都是敏感问题。

四川巡抚朱燮元就算不知兵,有秦良玉在旁,杜文焕这个军界老头儿也在一旁,自然看得出来问题。可为什么他要一直分兵扼守险要?

因为保护四川安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贵州的事情和他没关系。跨省派军更会遭到猜忌,为了少惹麻烦,所以朱燮元才会故意装傻充愣,没有将分散的兵力集合起来。

兵力就像沟一样,挤挤还是有的。但挤出来就到了明处,放着不用可能又会被御史弹劾。所以分守险要,看着都有作用,实际上浪费了兵力。

他也不怕人追究,毕竟他只是个文臣,完全可以说自己不知兵推脱过去。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官军,常常发生这样搞笑的事情,官兵追匪军,追呢追呢追到防线,只能停下脚步看着匪军离去。

或者没有上级许个,官军站在自己防区防线旁,眼睁睁看着友军孤军奋战。不是他们不想去打,而是擅自出防区作战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哪怕大胜归来,别说升官发财,有时候连小命都是问题。更别说部下战死后的抚恤问题,难道要他们掏?

“老大人谋事周全,四川兵马何时能赶赴贵州?”

朱弘昭端起雨后毛尖小饮一口,军中的事情复杂的厉害,估计在场只有信王才会一脸信心,仿佛一切成竹在胸,珠玑在握。

熊延弼尴尬笑笑:“原来四川兵马需要多久赶到贵阳,这个臣是算不出来的。现在大王抵达重庆,大王一道调令发到成都,朱燮元哪敢推脱。”

见朱弘昭缓缓点头,熊延弼继续说:“四川诸军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两万援军的主将至今未定,不知大王可有人选?”

这是个奇怪事儿,朱弘昭放下竹筒茶杯笑说:“这事孤听着怎么有些离奇,秦良玉将军可为国之柱石,老总兵杜文焕戎马一生,谁都是统军之才,怎么会缺乏主将?”

“大王有所不知,蜀人生性果烈质朴,川军各部将领虽敬服秦良玉将军,却都不愿在秦良玉将军麾下作战。若秦良玉将军统川军增援贵州,岂不是宣告天下,说是蜀中无人?”

熊延弼说着,枯瘦的面容忍不住泛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