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落水者、打捞尸体后南征两万大军再次启程奔赴天津。
朱弘昭包扎伤口后,他口述,王承恩提笔,随后朱弘昭与信王先后用印,火速发送京中。他准备借这次机会和皇帝倾诉委屈,威逼朝中文武,他想要一样东西,不是别的,是水师。
皇帝不给,他就闹。朝廷文武百官不给,他就带兵回京。带着这样的漕兵一路南下,他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
后世鼎鼎有名的郑芝龙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朱弘昭本人又对航海贸易非常的眼红。可惜,他没有水师部队。
登莱两镇卫所编制有三个备御千户所,有别于守御千户所,这种是专门负责海防的一种由都司、都督府直辖的千户所。可这个备御千户所打渔的渔船倒是有,却没有一艘能战斗的大船。
朱弘昭合并十个千户所为四卫的计划已经由兵部通过,毫无意外,他所希望的两个水师卫却没有通过,一律被兵部改为步兵卫。
他就是要借着这次漕兵叛乱刺杀他和信王的机会,想
和朝廷讨要一个水师卫的编制。
只要有朝廷给的编制,他就能正大光明从各地招募造船工匠,还能从兵部取得各类造船图纸。包括那令人神往的郑和宝船图纸!
郑和宝船据载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级别的有六十多艘!
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一百四十八米,排水量近两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初惊世骇俗的造船水平和强盛国力。
哪怕朝廷不给郑和宝船的图纸,他也要得到两千料,排水量近千吨的福船图纸。这个级别的福船,正是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船只,构造经得起历史检验。
两千料级别的福船长六十多米,宽十四米。比之此时荷兰人使用的三桅战船毫不逊色,而且福船的原理与三桅战船颇有相似之处,并没有明显、突出的弱点。
傍晚,全军抵达天津卫,七名投降的漕兵已经招供,将这些漕兵以及有嫌疑的漕兵军官与二百多名漕兵尽数收押,等待三法司的人员到来。
说来可笑,也是因果循环。这些漕兵是为去年朱弘昭在济宁杀的漕兵将领来报仇的,带头的是某位被杀参将的
儿子。
可这份供词,是真的吗?
补充了粮秣,大军下船扎营,朱弘昭要等朝廷给他一个说法,否则就不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