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安徽歙县人,本名汪守泰,靠关系在狱中当个小吏,干着与宋江差不多的买卖,江湖上很有名头。
同时,汪文言还是抗倭名将、词曲大师、新安诗派领袖汪守昆的族弟,也是汪守昆的半个学生。
汪家自古似乎就有改名字的好习惯…
汪文言如此,汪守昆自然也摆脱不了改名字的好习惯,后改名汪道昆。
戚继光因为卫所军不堪大用,先招募浙兵。结果浙地
商贾风气浓郁,与倭寇交战在即,派出代表与戚继光谈起了火线买卖,害的戚继光差点被人剁了。
而义乌县的人好勇斗狠,吃苦耐劳,与浙兵风气迥然。当时汪道昆就是义乌县令,在他协助下戚继光才招募三千义乌人编练出第一批戚家军骨干力量。
随后汪道昆还为抗倭总帅胡宗宪奔波清洗冤名,尽管胡宗宪巴结严嵩父子名声很不好,可汪道昆认为功过就该分明。再说严家父子是以荒唐的造反罪名扳倒的,胡宗宪牵连其中本来就是冤案。
故而赢得了公正的名声,徽商后代,非进士出身的汪道昆仕途也不错。
嘉靖末期干过福建巡抚,隆庆时期当过郧阳巡抚,兵部左、右侍郎。最后在万历三年因为政治斗争而致仕,归乡二十年逝世。
可能也是因为汪道昆有好名声,才会让汪文言有了向上爬的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