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内校场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13 字 9个月前

可他舍不得放朱弘昭这把利剑离开,留着又怕伤手。所以他准备把信王扶植起来,让这两个相互制衡。同时还增大了他手中的力量,更能将朝中文武官员压得死死。

或许明年让齐王统率神策、飞熊两军南下西南平叛,信王掌率神机营跟随挂着监军的名分也是不错的。

至于齐王和信王会不会联手,这个不可能。天启看的很明白,信王对齐王不服气,已经达到了嫉妒的地步。而齐王又有些看不起信王,这两个人现在就别苗头,将来更不会走到一起。

只是可惜,光宗泰昌皇帝的七个儿子,只有他和信王还健在。如果兄弟再多一点,天启也不会没得选择去扶持信王。

至于全国各地的宗室藩王,天启可不敢给他们军

权。这些藩王,一个个被打压限制的憋屈之极。对帝系皇室的恨意,无法用言辞来描述。

而福王也不能给兵权,福王这个人从小就是按着皇帝的标准培养教育的。天启宁愿把兵权给其他藩王,也不会给福王。

皇后张嫣看着天启神色举动,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她则什么态度都不表,有些事情皇帝找她商量拿主意,她发表意见不算什么,若主动过问,那就有干政的嫌疑了。

以前她看天启两兄弟,认为天启性格仁厚到了软弱的地步。而信王还不错,做事果决。但现在齐王入宫后,张嫣对比一下,觉得齐王论果决英武超出这对兄弟太多。

而且论相貌,齐王也将这对兄弟甩掉一截。论才干,完爆同龄的信王,只比皇帝差一线。却胜在有足够多的底层阅历,知道天启不知道的东西。

对张嫣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和齐王都是民间来的。不是自小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两人更有共同

话题。

很快校场比试中筛选掉最差的三名百户,其他七名百户来到台下由朱弘昭提问考核。最后当着皇帝的面,将选拔出来的五名百户提拔为副千户,签发调令盖上齐王王印,编入青州卫担任掌印副千户,成军后转正。

阎应元与卢象升放下手头工作也在旁观,卢象升看齐王这么提拔将领眉头直皱。齐王这种手段在军中非常普遍,无非就是提拔亲信掌控军权。

可齐王是藩王,牢牢把握着军权始终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调任的都是齐王府护卫家将,他卢象升连个御史都不是,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

天启旁观整个过程,有些理解武宗正德皇帝为什么要在皇城西苑操练兵马。只有亲自从士卒中提拔出来的将军,才是真正的铁杆嫡系。

他也理解了齐王在山东的兵马飞速膨胀却依旧指挥起来如翻掌的原因,因为统军的将领都是齐王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

天启觉得自己也该在西苑操练一支兵马,学着齐王让每一个人都读书。这样有三千人,使唤的好将来最少能有四五百名能统军的将领。

不要太高看这个年头武将的文化水平,甚至有的锦衣卫指挥使连字都不认识!

带着重重心事,天启带着皇后和信王走了,朱弘昭也顺便和皇帝要了一道中旨,派人发往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