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文官认怂(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39 字 9个月前

“饿虎伤人!”

李三才因为手脚不干净,求上进不成,被迫在万历三十九年下野。纵然名满天下,但已经是一个致仕退休的人,还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古来稀。

这样的一个人,被因为宴请花费颇大惹得乐安侯朱弘昭不满,进而报复抄家,不仅让东林党气愤,更让齐楚浙党无不心寒。

同时,朱弘昭在李三才家里的宣言,让他们睡不着觉,寝食难安。

明朝的政治斗争非常的残酷,原因就是朱元璋罢相权,要限制臣权。后面子孙为图省事,又把当顾问的内阁大学士抬到了丞相的位置。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而且权力更大。

因为六科给事中有驳封皇帝旨意的权力,将一切不合理的圣旨可以封锁在皇城。导致皇权受限,为了和这些大臣们斗争,才会出现各种看似荒唐,实际上

不得已的皇帝。

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斗争残酷,大臣之间因为政治理想的不同,斗争的也非常的残酷。

但,始终保持着两条最基本的原则,这是不能逾越的基本原则。

第一就是不搞政治暗杀,大家有什么手段管他明的阴的尽管使,说不过了就吵,吵不过就抡袖子群殴。

第二就是斗争的时候往死里斗,一旦主动认输下野,当时不追究,那就代表以后也不会追究。

毕竟谁都有退休致仕的那一天,朱弘昭抄了李三才一家,触犯了所有文官、武官乃至是勋戚最敏感的那根弦。

文官再怎么斗,李三才也是前辈,看他被朱弘昭欺负,为了自保,所有文官能坐得住?

朱弘昭连李三才这样的退休文官都敢搞,地位更低下的武臣哪能不害怕,自然和文官抱团,一起赶赴皇城要和天启皇帝要个说法。

现在朱弘昭这位宗室搞了誉满天下的李三才,下回是不是要拿地位更清贵的勋戚下手?

勋戚们世代安稳,在朝堂漩涡里插不上手,可不代表他们迟钝。

朱弘昭的这次行动,被京中称作饿虎伤人,可想而知他们是怎么看待朱弘昭的了。

皇城皇极殿,天启皇帝看着朱弘昭一封封急信送过来,那激动劲儿无法用言辞描述。

魏忠贤和许显纯神经都绷得紧紧,生怕皇城外那几百人逼急了闹出个什么风波。御马监三千勇士营、五千净军、神机营各部、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都提高了戒备。

相对于的,京营其他部队也出现不稳。

京营可以分成三大营,军力最强最鼎盛是五军营,五军营随着英宗在土木堡覆没大伤元气,后来各省勤王军组成的班军编入五军营,分马、步军,也被成为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