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通州无双阎应元(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398 字 9个月前

朱弘昭实在是受不了张问达的拖延,每到一县就要吃喝一顿。张问达这人不贪,就是好脸面,岁数大了即将退休,可能要让自己生命中的余辉无限精彩。

一个个小小知县拜访,这位堂堂礼部尚书,六部之首的大员都会亲自接见,询问吏治并传授自己的官场经验,悉心教导很是认真。

就这样,一向行军神速的朱弘昭,竟然被从临清州出发步行,去辽东投军的左良玉追上,几乎同时抵达通州。

作为漕运北端的终点站,京门的称呼不是白喊得。

十一月初九天没亮,左良玉从通州外的土地庙里饿醒,用力揉着发僵的面庞,搓下垢痂一层。生火煮水,放了两把面粉煮糊糊。

身子尽可能贴近火堆取暖,手里拿着雪团擦洗近乎赤裸的身子,从行囊取出洗的发白的青色棉布袍穿上,往熬煮糊糊的陶罐里投两粒粗盐进去,他开始整理自己胡须。

通州检查严格,他的投军路引并不是非常的可靠。他必须恢复成人的样子,否则一副乞丐模样别想着入城,甚至可能会被直接抓走。他这样健壮的汉子可是抢手货,极有可能被卖入工坊、矿山做奴。

“更儿…”

想着儿子粉嫩嫩的小脸蛋,还有临别抱着儿子挥手的娘子,左良玉闭眼回忆。抚着自己两腮胡须,面无表情,一根根拔着胡子。

气血衰竭之人拔须一拔就是一手毛,而左良玉气血旺盛,这胡须根根插在肉里,要拔出来,痛达心扉。

比起贫困带来的痛苦,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此时的左良玉,还是一个淳朴的农户,他不识字,只知道自己这样的人想要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军,要么造反。

刚刚造反的闻香教已经给他竖立了非常生动的教训,十几万叛军,被乐安侯一个少年打的全军覆没。

而他还有贤良的妻子,可爱的儿子,只是眼前贫困而已。他身强力壮,能左右开弓,少年时为人牧马又学会了骑术,他完全可以投军,杀出富贵前程。

以前他舍不得妻子,闻香教起事时他要投军,更放心不下有孕在身的妻子。他什么都没有,而他的妻子认为他有前途下嫁给他,这种恩情,他如何能为了富贵而舍弃自己的妻子?

喝完陶罐里的糊糊,还不饱,只能再烧些雪水。左良玉倚靠在土地神像下面的台桌细缝里避风,看着火苗摇曳

或许应该去青州府投奔乐安侯,起码乐安侯那里他能一日三餐喂饱肚子。不过朱弘昭只招流民为军户,不募兵。军的待遇哪有兵高,左良玉想来想去,舍近而求远,他需要辽镇那高军饷来养家。

一路孤身北上,左良玉沉默寡言已经很久没和人交流过,他觉得自己可能已经不会说人话了。

收拾好行囊,灌下一罐温水,出土地庙看着云层里的白日光晕,眯着眼睛看了会,左良玉拄着齐眉棍走上官道,朝通州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