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山军营因为朱弘昭的成功劝降,一片欢声笑语。魏部将士一来没有受到什么责难,反而好饭好菜好酒招待着,一个个都安心了。
因为遣散费不够,朱弘昭只能掏老本。这银子不能少,否则这些被遣散的士卒生计无着落,还会继续作乱。
朱弘昭也对他们做了许可,一旦活不下去可以去乐安投奔他,反正就是不能再从贼。这万余人都是魏颀选出来的精壮汉子,都是好兵苗子。
可惜不能全部留下来,全留下来太惹眼。而且朱弘昭也需要这批人将他收降的信息散发出去,以后有这个成功的例子,他招降会成功不少。
招降看的就是主将的心胸和信用,只要威望够,一封信就可能将对方招降。威望不够,跪下来苦求,也不见得会成功。
军营中,朱弘昭部下诸将与魏颀、范彦明频频敬
酒,关系融洽。魏颀和范晓斋一样,也是读书人,对朱弘昭这些识字的部将更有认同感。
历史上这位后来就投降了,为了表示对降将的蔑视,在文官笔下,他史书留下的名字叫做魏七。至于另一个投降的侯武,则被写成侯五。也不想想,闻香教内造反的骨干将领,竟然会有如此没品质的名字。
这年头给人起名字的落魄文人到处转悠,请他吃顿饭就能找到一个好名字。就连左良玉这种斗大的字不识,自幼丧父生活贫苦窘迫的人,都会花钱起个好名字。
酒酣,魏颀犹豫再三,看一眼范彦明,起身抱拳道:“还请侯爷给魏某一个为范兄报仇雪恨的机会。范兄战死梁山,非是死于侯爷,实是死于王好贤此等小人之手。”
朱弘昭也理解魏颀的心思,若不是王好贤突然来到郓城打乱了徐鸿儒的计划,此时闻香教哪会被困在兖州府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