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五,朱炳南带着乐安搜集来的金银前往兖州府。
和他一样,各县的大传头都将本县信众上缴的香火钱、以及紧急烧香拼凑的资金汇合起来,直属的大传头则亲自运输到兖州府郓城县,隶属于各府会主的则把钱给会主,由这些会主使用这些钱就地购买铁器、或者直接走渠道买军中兵甲。
闻香教是民间叫法,在宗教界又叫东大乘教,由王森创立,又名王道森,和道教四大天师的张陵又被称呼为张道陵一个原理。
他原名石自然,青年时代,为蓟州皮工,是个手艺人,这才搞出了妖狐断尾报恩的段子。当时正是无为教分支佛广大乘教在蓟州境内流行的时期,王森耳闻目睹了佛广大乘教在此流传的盛况,因而深受其影响与启迪,遂萌生了自创教派之念。
嘉靖四十三年,他认为时机成熟,自称“法王石
佛”,也以大乘教命其教名,因其发祥地在京东,故名东大乘教。
王森创立东大乘教后,自蓟州向东移居永平府滦州石佛口,并以此为据点开始传教,至明万历中期,信众已遍布北直、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不下二百万人。
他以信徒所献巨万香金,在北京、顺天、永平等地置田数千亩,父子均一妻数妾,奴婢成群,富比王侯。
因过分显赫,万历十三年,被人讦告下狱,后被门人弟子凑钱行贿救了出来。万历四十二年,王森大弟子李国用与其分庭抗礼,并将其出卖,自立一支,闻香教分裂。
又因当年冀东大旱,导致饥民多起为乱,其弟子高应臣等乘机制造舆论,拥立王森起事于清凉山,致使王森再次被捕,这次涉嫌谋反根本救不出来,若不是王森有巨大影响力,否则早被一刀砍了。五年后病死。
王森生有三子,王森死后,三子王好贤继承教权,领蓟州、滦州总舵。王好贤是一个颇具政治野心的“邪教”领袖。但他不甘心于“邪教”首领身份,几次投身官府为官。明为朝廷官员,暗与山东徐鸿儒、北直周印等教内会主筹划起事,以报杀父之仇,进而还想夺取天下。
但这位志大才疏,远不如徐鸿儒有手段。徐鸿儒在山东的鲁南、鲁西南一带活动,天启二年明军两线作战,徐鸿儒又见明朝对建奴作战连连失利,内地军事力量空虚之极,不由有了些想法。
于是联合教首王好贤、会主于宏志、周印等人,约定于当年中秋节在河北景州、蓟州和山东郓城三方同时起义。此时距离起事还有四个月时间,各方面都加紧筹备金银物资。
兖州府郓城县梁家楼,这是个风水宝地,施耐庵的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就活动在这一带。梁家楼,梁山,水泊梁山,懂了吧…
四月初八,朱炳南抵达梁家楼献上乐安县信众凑
集的金银,就与一帮大传头等待着徐鸿儒召见。
梁家楼本地士绅子弟梁似记账,看一眼朱炳南什么都没说,记完帐向徐鸿儒禀报。不多时梁似出来:“朱先生,会主有请。”
后院花园,徐鸿儒一袭宽大白袍,竹冠娥带,风度翩翩,儒雅俊逸,气度过人。
作为一个资深神棍,卖相是很重要的,但问的东西很直接:“乐安富裕,怎么才收了七千六百两?”
“回禀会主,其中生了些变化,容小的细细禀来。”朱炳南微微躬身,将乐安发生的事情详细描述,最后道:“这位乐安侯麾下兵马甚是雄壮,会主不可不防。还有一事,小的不知当讲不当讲…”
“原来如此…”徐鸿儒微微颔首,手臂一抬笑说:“我非独夫,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小的见那乐安侯面生异象,其父又被天子赐酒毒杀,小的认为可以试着打打这小侯爷的主意。他乃明朝宗室,名声传于朝野,若他跟随圣教起事,必能壮我圣教声势,极大打击明军士气,动摇
他们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