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邸报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20 字 9个月前

乐安县,本为先秦齐地,西汉为广饶县,东汉并入利、益、博昌三县,属于乐安国。后来历经变化,有乐安郡、隋代的千乘县,后金国改为乐安县。民国时期,因为与江西的乐安重名,复称广饶。

乐安在青州府北,东北滨海,有盐场。北有小清河,东有时水。又东南有淄水,又有北阳水,又有巨洋水,俱汇流于县东北之高家港入海。军事力量有高家港巡检司,县西北有乐安镇巡检司。东北还有有塘头寨百户所,比起其他县军事力量非常强。

山东除了兖州府滋阳县鲁王外,此时还有济南府永历县的德王一系,青州府益都县衡王一系。此外益都县本为朱元璋儿子齐王朱榑齐王府所在,后来永乐废齐王,齐王府由汉王朱高煦使用。朱高煦又迁到乐安县建汉王府,齐王府火灾后重建,由衡王一系使用。

朱高煦自己作死,乐安县的汉王府被捣毁。而汉

王府的原址,将会起建乐安侯府。

现任知县,万历四十七年三甲进士长子人赵日中,早早接到山东巡抚赵彦的命令,开始召集地方士绅,筹款筹人修建乐安侯府。

幸幸苦苦凑出五千两,集合官府、民间工匠近百人,劳力五百开始动工。至二月二十日,动工大半月,才把地基勉强打好。

另一边朱弘昭带着队伍才过黄河,这一路上他的队伍共有骑士两千,家眷、工匠约四千余人。一路南下,路途收集车架套上牛马,增加队伍行进速度。

此外大同镇还留有一千家丁,三千家丁以后将会轮换驻扎在大同镇。尚有家丁家眷五千余人在大同镇,等着今年入秋后迁移到山东。

一路行来,代王、晋王、赵王等先后派人慰问,送各种物资。此时刚过黄河,河南开封府的周王就顶着压力送来了银万两,米粮千石。

天启皇帝对这种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朱以溯被人毒死,他也是有责任的。他太心急想要捧起

朱以溯,结果给大同诸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间接压迫大同诸将搞死了朱以溯。

本来走水道会更快,可队伍里不仅人多,牛马物资也多,一时筹不到足够的船。所以六千多人的队伍,只能沿着官道向山东进发。

沿途造成极大轰动,朱以溯被毒杀,其子朱弘昭受封侯爵都是大事,各地传的沸沸扬扬,褒贬不一。而朱弘昭以精锐的两千骑白袍戴孝骑士开路,将沿途读书人吓了一跳,消息传到京城,首辅叶向高都在诧异:家丁三千人,实在是荒唐。

京城里百官也不把朱弘昭的家丁当家丁看了,家丁是什么,是军将的家奴,为国效力的家奴。名义上这么说,实际上就是私兵。可没人会承认自己有私兵,也没人会揭破家丁的本来面目。

很多军将的家丁只练个人武技不修阵法,而养家丁是一笔很大的付出。造成有的卫所军唯一的战斗力就是各级军官的家丁,百户养个十来人,千户养个几十人。等出战的时候,所有家丁汇合就成了这一卫所

的主力部队。这样平时分散训练的家丁部队,可想而知他们的配合会有多么的生疏。

而朱弘昭的家丁,不,现在京里将他的家丁称作乐安侯部曲,他的部曲可是按着战兵体系编制训练行军的,除了挂着家丁的招牌,实际上与战兵没有任何区别。

别人的家丁,除了训练还要干杂活。他的呢,一路行军开路,夜里扎营与战营没有任何的区别。后方家丁家眷队伍再困难,家丁们被军纪束缚却不能离队帮助,军法堪称苛严无情。

朱弘昭白袍罩甲,身后骑士手持白幡如林,身边数骑轮流抛洒纸钱,走一路,洒一路,铺张之极。

刘良佐从前队拍马而来:“侯爷,大名府知府等官员与城中豪绅言是仰慕老侯爷威名风骨,于城中备下酒宴邀侯爷赴宴。”

接过红色拜帖,红的刺眼。朱弘昭也不看内容,一把撕了道:“不见。”

一旁杨御藩抱拳道:“侯爷,不妨见见,又不影

响大队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