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昭大步进入参将府,沿途守卫森严,家丁们纷纷对他行臂礼。他们在执行军务,若是平时要行更隆重的单膝礼。
大堂里何冲语气激昂:“若等延绥镇军情求援,我等从大同出发,兵至已晚,难收成效。大人这一战意在奇袭,末将认为此时就该召集诸军,乘夜色出塞。茫茫塞外,我军净是骑卒,行军火速,如蛟龙入海,纵是塞外鞑子发觉,一时也难以筹集军马应对。”
“末将也是如此做想,赞同何将军。”孙河起身抱拳。
紧接着又有数将起身赞同,而阳和口守备渠家帧持反对:“如今天子诏书未至,又无延绥镇求援。我军出征,虽胜也是罪过。末将提议再缓一日,等待天子诏书。”
又有几名老成的将领起身支持,两派人马都是朱以溯提拔起来的。两伙人泾渭分明,也是有迹可循。
何冲、孙河、郭谅这一伙是亲善朱弘昭的,多是随朱以溯父子北上的人员。也有后来提拔的,但多不是东路本地人员。
而渠家帧这一派则是彻彻底底的东路老派人马,是朱
以溯从天成、镇虏两卫千百户之中提拔起来的,他们相对保守。
当然,对于朱弘昭他们是持抗拒态度,他们都认为朱以溯父子这对宗室是过江龙,惹不起咱认了,就老老实实听命。都等着朱家父子离去后接掌东路,自然对内定的朱弘昭不太友善,心生抗拒。
“荒谬!军情如火,岂能拖延?”何冲根本不鸟这些老派,这些人在他看来都是草包庸将,整个东路没几个他能看上眼的。他连麻承宣都能搞下去,更别说搞这些人了,只是没必要罢了。
“无诏不可发军!”渠家帧毫不畏惧何冲,论官职他是守备,而何冲只是千总,连孙河、郭谅两人都不如,起码这两人还挂着防御操守职衔。
朱弘昭领着刘行孝、杨御藩大步入堂,新旧两派人马让开道路,
“孩儿拜见父亲,听闻军情有变,孩儿就赶来了。”
朱以溯金盔金甲外罩鲜红戎袍,抬手虚扶起来道:“由马将军重述一遍,是马将军麾下儿郎探查的消息。”
马少先留着络腮胡,一身镀银明光铠,样式和明式盔甲很不同,有唐风。他很早就与朱以溯有联系了,在塞外劫掠收获的东西都要交一份给东路,算是保护费,也是例
钱。
很恭敬抱拳一礼,马少先口呼:“禀告公子,咱手里不少儿郎都是延绥、河套混饭吃的,那边消息灵通。这次河套鞑子号称十万,于腊月二十三起兵,诸部落各自派遣人马南寇,共有四十余部。大者出两三千骑,少者数百骑,其中约十队人马是河套有名的豪强好汉麾下健儿,混在里面捞好处。”
豪强好汉?说的婉转,实际上就是河套马贼,还是明人主导的马贼团伙。能混进去没被蒙古吞并,说明根底也是极硬的。
对于大堂内相争的新旧两派人马,马少先谁都不敢得罪,得罪一个就是得罪一帮子,鬼晓得另一帮子会不会念他的好。不过他是赞同何冲这一伙人的,现在就该出兵。
反正他是带着手下儿郎向朱以溯讨饭吃的,不是向大明朝,当然,能重新混个一官半职也是好的。
所以对于朱弘昭,他必须尊敬。按他以前混的行当来说,朱以溯是大当家,那朱弘昭就是少当家。对了,他是马贼出身,招安后又当起了马贼…
朱弘昭微微颔首,转身道:“将在外,本就该临机则断!孩儿认为此时出兵,不能再迟了。若河套鞑子南寇失利返回老巢,此次出征胜算寥寥,徒耗钱粮,说不好还会
惹得诸镇笑话。”
“公子英明,末将何冲赞同。”
“末将郭谅、孙河、张英…赞同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