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的城外火器操演,真把杨御藩给惊着了,本以为朱弘昭有一杆上好火铳已是难得,更离奇的这家伙的亲兵队五十余人都是近乎一模一样的优良火铳,能射百步而不飘,实在是国之利器,战场上的大杀器。
侯氏不通军务,不觉得多惊奇。往年各地军兵入京与三大营一同操练,那场面更震撼。不过她也觉得这帮少年兵厉害,动作如一,整整齐齐,起码看着朝气蓬勃。
朱以溯脸色微晴,但眉宇间的一股煞气还是挥之不去。
火器操演结束,杨御藩坠在朱弘昭屁股后面,死活要买这些优良火铳回去装备杨家家丁。杨家家丁部队比不得辽东土皇帝李成梁那样有近万,只有七八百的样子。
这些家丁部队世代为杨家效力,彼此关系极为亲密。增强这些家丁战斗力,自然就是增强杨家实力。只要是将门子弟,都想掌握一支精兵在手。
精兵在手,说话腰杆子更直,打仗军功更多,生命也更有保障。其中各种好处难以细数,但训练精兵是需要风险和持续性投入的,所以很多人望而怯步。
杨御藩一眼就看上这天启元年甲式火铳,只要七百人
里装备三百杆,完全可以压着数倍敌人追着打。只要多打几场胜仗,再差的兵也能成为精兵。
开什么玩笑,甲式火铳每一杆都是纯钢打造,其中有些工艺根本不可复制。这些火铳除了朱弘昭有,其他地方根本寻不着。而且甲式火铳威力太大,流落出去对他没啥好处。
且不说技术概念的外流散播就能引发各种变动,万一有人拿甲式火铳远处狙击他呢?要知道,只要熟悉了这甲式火铳,即便使用乙式火铳,精细打磨锥型铅弹,完全可以做到二百步外精确命中。
“这些火铳俱是上等精钢打造,以秘鲁铳为范本,这火铳也没什么奇异之处。若杨三哥真心想要,不妨请匠师锤打出上好钢锭,再以钢锭造铳,说不好比小弟这些铳还要强。”
火铳到底卖不卖?作为工坊产品,只要价格合适自然是要卖的。只是卖之前要抬价,杨御藩是个聪明人,一般抬价手法没啥用,所以朱弘昭的手段就是不卖,让杨御藩着急去,然后再拿出天启元年乙式火铳限量贩卖。
甲式火铳谁都不卖,每一杆都有编号,从谁手里遗失就追究其责任。乙式火铳相对于甲式来说,制造的钢材品质较差且不均匀,膛线口径有细微误差,与制式锥型铅弹
不能完美契合。
锥型铅弹比管膛小一线,就仅仅一线,大了小了都会影响填装效率和射击精度、射程。所以乙式火铳可以卖,锥型铅弹技术流露出去也因为不能和火铳完美契合,从而也不会引发他人多大的重视。
“这是纯钢打造?”
杨御藩打量着因淬火涂抹油脂而泛黑的甲式火铳,一脸的不信还带了一丝释然。前思后想,忍不住叹道:“刘公何等的厚爱,竟用纯钢打造火铳,可惜了这些上等好钢。”
朱弘昭只是笑笑,不经意说:“还是府里匠师用心,否则哪能炒出这么多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