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私盐!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39 字 9个月前

朱弘昭一旁听的心惊肉跳,这郭家商队足足十五六辆牛车,若每车都是这样的雪盐,出了杀虎口卖给北虏各部首领,就能有个七八万银子入帐。再拿银子收购牛马羊羔返回,或者直接拿盐换牛羊皮毛等物,又能赚上一笔。如此循环,可想而知这郭家会有多么的富裕!

怪不得车队里每辆牛车配两到三个壮丁,还有十余骑随行,足足四五十个壮汉押运。这些人都有些少了,要是他起码也要配备上百人。

空荡荡的房子里就剩下了父子两人,朱以溯呷两口茶压惊,见儿子听不明白,没有意识到贡盐、私盐的恐怖,就耐着心讲了一下。

这盐是民间生活必备之物,一斤做工劣糙的粗盐官盐能卖一钱银子到三钱,质量更好的雪盐能达到五钱银子。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每年消耗的盐都是有数的。

可朝廷的盐税越收越少,原因就是私盐猖獗。因为这盐不论官的还是私的,做工用料没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盐引。有盐引那就是官盐,给国家上了税的。没有盐引,那就是私盐。

之所以如此看重盐税,就是因为这个利润太大了,百

分之三百都不足以形容盐业的暴利。更难得是盐是生活必备的东西,永远不愁销量。

百姓的用度就在那,官盐摆在那不会降价,这就孕育了私盐这个产业。而贩盐的盐枭,因为私盐不用上税,卖的低于官盐,利润却比官盐还要高。

这就促成了私盐产业越来越大,而官盐卖不出去的事情发生。官盐卖不出去,国家就收不到盐税。

随后又说起贡盐,这个很简单,皇帝用的东西其他人也能用,也配用?用了就是违制,处理结果简单粗暴又直接:杀头。

朱弘昭明白了,这批雪盐产自四川自贡。自贡即能源源不断自流的盐井和给皇室进贡的盐井合称,这里设有富义盐厂,归太监体系的二十四监管辖提督。这是个大肥缺,仅次于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东厂、南京镇守太监的大肥缺。

说完后,朱以溯松了口气,见儿子不以为然的样子不由气急,道:“难道我儿看不到其中凶险?这郭平成着实不当人子,用心端的险恶。”

“父亲,这富义厂雪盐是贡盐,有盐引本就是违制。却能一路经四川、陕西到咱山西来,要经历多少关卡哨所?他们都视而不见,可见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

二郎认为这事只是小事,父亲大人不该忧虑这个问题。”

“小事?”朱以溯咬牙自问,随即苦笑,他看的反倒不如自己儿子看的清楚,就问:“那二郎觉得什么才是大事?为父又该忧虑什么问题?”

“何冲三言两语,欺父亲心神不稳拿走这八百斤雪盐。所以这才是大事,父亲应该忧虑这个。”

这可是五千两银子啊,钱生钱,等九千岁同学粉末登场,说不好能花钱买来个大同镇总兵官当当。等崇祯皇帝登台,这大同镇就是他们父子俩保命的本钱。

朱弘昭对这段时期的历史并不了解,万历末期全国总兵官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结果萨尔浒大败,随后天启年间孙承宗未主政辽东之前,大明朝在辽东短时间内折掉绝大半总兵官,各地幸存的总兵官甚至有直接撂挑子辞职的。

终于发现儿子的缺点是贪财后,朱以溯只是笑笑,一脸轻松道:“这是烫手山芋,交给何冲也好。本就是郭平成送的,为父并无出力,丢了也不算损失。我儿与赵期同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昨晚还有一家子被雷劈死。家里就剩个女子,孩儿逛街时见那女子卖身葬母,觉得可怜就想和赵管事支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