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和父亲聊着,朱弘昭却想着这麻家将的事情。
他宗室的身份就注定了明朝在他会被当猪养,明朝不在,那就被当成猪杀的命。而此时声威震天的两大将门,哼哼,只是有狼血统的狗而已。比其他狗有
更好的卖相、更洪亮的叫声,也是仅此而已。
新平堡将是他们父子起家的地盘,向外发展是很难的,只能向内部扩展。他要自保,首先需要一个安稳的后方。显然,这大同镇只能存在一个声音。
万历皇帝快不行了,继任的应该是他孙子朱由校,这个有名的木匠皇帝。
这段时间他了解了皇室的结构,发现万历皇帝立下的太子朱常洛还活的好好的,也不知怎么回事,上一世竟然不知道有个叫朱常洛的皇帝,也没多少印象。
总之木匠皇帝和九千九百岁魏公公的名声可谓如雷贯耳。他都想凭着满脑子的机械知识做些精巧玩意儿讨好木匠皇帝,可惜别人的身份可以去顺天府。而他这样的朱家弟子,哪怕削了宗籍也不能去。
而且九千岁大人那么猛,自己和他去抢圣眷,恐怕怎么被阴死的都想不明白。东林党这群专业的文人都被九千岁收拾的干净利落,自己一个不入流文人在没读过书的九千岁面前完全就是战五渣。
自认为阴险、无耻比不过东林党,有东林党这个教训在,朱弘昭也就熄了入朝的心思。
见儿子神思不属,只当这孩子还在想李幼娘,朱以溯心结也消了,露出一脸疲态道:“明日还要赶路,二郎早早安歇。”
他身子瘦弱,一路坐着马车也不好受。天气又热,还穿着一身官服,自然熬不住。
朱弘昭也困了,告别后就走向自己那间客房。
恰巧在走廊遇到今日结伴同行的一伙人,这些人应该是北上的商旅,似乎是太原郭家的,牛车十余辆,护卫家丁三十余人,有十余骑。
生活中朱弘昭是个谦逊的人,像个知书达礼的文人一样,教养不错。侧身后退,一脸人畜无害的微笑。
对面是一对叔侄,或是父子。两者仪表不凡,长者敦厚,少年肤白俊秀,俱是身穿绸缎佩玉,估计是有功名在身。
出门行商只为财,能少一事少一事。
双方相互颔首微笑,就此别过。
两人从身前经过,朱弘昭眨了眨眼睛,闻到了一丝血腥气,微微皱眉回头一看。那俊秀少年也是回头,两人对视片刻,各自收回头。
抽出白纸折扇,扇了扇驱散淡淡血腥气,朱弘昭匆匆下了楼梯,见一帮人还在吃肉饮酒攀谈。给边侧小桌上的赵期给了眼神,朱弘昭就出了驿站大堂。
院内看到那个口吃的少年陈策在院内呆呆望月,听脚步声扭头看了眼朱弘昭,脸皮一绷,努力吐出两个字:“有雨。”
“明日,有雨。月华有变,注意,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