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率领三万兵马,到了梓潼之后,马上将自己的兵马和姜维的五万大军合兵一处,沿着城池,河流和大山重新布防。
八万兵马扎了八处营寨,每处一万人。前面两处营寨突出,中间四营交错,后面两营互相弥补空缺。姜维和老将赵韪各守前面一处营寨,诸葛亮亲自坐镇于中军中。孟达和寇封在后营两处驻守。整个大营构成了一条狭长的防线,将新汉的大军堵住。
李严撤兵之后,让诸葛亮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走之后,总是觉得成都空虚,现在命令李严驻守在广汉,既可以接应自己,也可以回防成都,当然关键时刻还能支援江油。而将马岱调到了他的大营之中,共同防守东线的新汉大军。
陆逊的大军到来之后,整个东线战场,新汉集结了近三十万大军,分为中路,北路和南路。
南路的统帅是陆逊,副统帅是徐晃,军师是贾穆,沮鹄,许攸和荀谌,大将有藏霸,麴义,于禁,关平黄叙,廖化,周仓,郭怀,孙礼,贾逹等,大军八万。北路的统帅是徐盛,副统帅是吕蒙,军师是荀攸,郭嘉,大将有张辽
,张颌,朱灵,牵招,齐周,鲜于辅,鲜于银等,大军十五万。中路的统帅是太史慈,副统帅是黄忠,军师是陈宫,大将有关羽,赵云关兴,张苞等,大军五万。
这样的阵容,几乎囊括了这一时期所有的名将。天下人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因为大家都清楚,这将是新汉灭蜀的最后一战,只要诸葛亮一败,那么蜀国也就完了。
这场大战,丁伟在豫章关注着,而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等人,在襄阳也关注着。
由于洛阳书院发展了这些年,里面的先生也不缺了,而襄阳在新汉占领之后,又很快繁荣起来,因此司马徽和庞德公二人便南下来到了襄阳,与黄承彦三人继续住进了他们以前的鹿门书院。
远离了战争,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三人整天谈诗论赋,纵酒抚琴,也聚集了一些文士,平时陈琳,王璨等人也都会来这儿谈论一番。
近日,他们的话题基本上在这新汉和蜀汉的最后一战上面。
“司马兄,这天下也快一统了,以你之见,蜀汉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庞德公笑问司马徽。
“依我之见,最多一年!”司马徽笑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