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人来到洛阳之后,丁伟马上开始了洛阳书院的筹建,洛阳城最繁华的地方,在南边,而书院要选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因此,丁伟在洛阳城北边找了一块清静之地,以前是皇宫中那些皇子读书的地方,现在经过了一些改建和扩建,决定将它变成书院。
蔡邕,庞德公和司马徽三人看了之后,都非常满意。比以前的颍川书院和鹿门书院,从规模来说,要大很多。
丁伟已经将将来的都城定在了洛阳,因此,他要将洛阳打造成将来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而将来的洛阳书院自然要是规模最大的。
有庞德公,司马徽和蔡邕三人,要召青年才俊,应该容易得多。
书院的建设,丁伟完全交给了糜家,当然这也是糜竺自告奋勇要做的。因为他的妹妹糜贞刚刚传来喜讯,已经有了身孕,这对糜家将来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糜竺现在高兴,他已经做了一方太守,弟弟糜芳也被封了偏将军,前不久派去了南阳。而且现在的生意也非常兴隆,这点钱对他们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丁伟又过起了他的闲散的生活
,带着大乔二乔到洛阳城郊去,表面上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而实地际只是为了游山玩水,有时晚上也会夜宿郊外,良辰美景,又有美女相伴,自然是别有一番风情。
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几位在家中的王妃肯定是有颇多怨言,但是她们还没有来得及向丁伟诉说苦衷,庞德公,司马徽和蔡邕三人便找上门来,这让众女又不得不回到各自的寝宫。
“王爷,这书院快要建成了,各地的学子都纷纷赶来,书院中的先生,我们也已经找到,只是这书本…”庞德公问。
这个时期的书本基本上都是竹简,体积大不说,数量还非常有限。各地的官员为什么都会是世家子弟,因为他们掌握着学习的资源。一本《诗经》要在竹简上刻完,那得花费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因此刻成的竹简肯定非常昂贵,寒门子弟不可能拥有。世家之所以能够代代昌盛,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多数学习资源,没有书本,寒门子弟又怎能成才呢?
在书院刚刚筹建的时候,丁伟早已对庞德公,司马徽和蔡邕三人夸下了海口,说书本的事情他一定会解决,而且到时候会给三人一个惊喜。
现在书院快要落成了,三人自然来王府要书。看到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