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出兵勤王,其目的就是想做第二个董卓和李儒。南方的诸侯虽然都清楚,但却望尘莫及。
而韩馥出兵则是迫不得已,因为他要是按兵不动,曹操心里不安,袁绍心里更不安。
韩馥带走了五千兵马,整个冀州也就剩下了五千人。韩馥将军事交给了闵纯和李历,将政务交给了辛评和辛毗。
大军来到汜水关时,董昭,关羽和吴懿已经等候多日了。
自从黑山军归顺以后,董昭内心大定,平添两万兵马,几员战将,不但并州和司隶暂时无忧,他甚至可以窥伺冀州。
对于主公丁伟,董昭是非常感激的,他本是原并州刺史丁原的麾下官员,并非属臣。当然,以前主要是他认为丁原并非明主,而丁伟也只是一员将才而已。
丁原被吕布陷害之后,丁伟直接任命董昭为并州长史,后来是别驾,再后来掌管并州军务。这份信任,董昭是非常感激的。
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谋略并不比丁伟麾下贾诩,郭嘉等人差,而丁伟也确实给了他重任,让他足以发挥自己的才
干。从此,董昭才真正的认识到,丁伟的识人之名并非虚传,的确是一个明主。
丁伟西征之后,将骠骑将军府诸事托付于他,让他更加感激,现在丁伟远在陈仓,而黑山军投效,冀州又有变化,他决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其实丁伟当初调董照来洛阳,也有这一层意思。董昭在丁伟的众谋士中,是唯一一个没有多少名声的人。但是丁伟知道,此人的谋略不低于郭嘉,荀攸,这是历史的评价呀,岂能有错。
这就叫不鸣则罢,一鸣惊人,董昭一旦动,那一定会为他谋来半个冀州,这一点丁伟很有信心。
董昭在汜水关关头上,一直望着袁绍等人的大军来了之后安静扎寨,过了约半个时辰,袁绍,韩馥,曹操,三人带着众将士,和三千兵马缓缓来到关下。
“公仁兄别来无恙啊!”荀彧率先打马出来,向关头上的董昭拱了拱手。
董昭虽然没有荀彧出名,但并不是说,没人知道他,像荀彧,荀谌,戏志才,陈群,许攸等人都与他有过接触和交往。
“文若兄,不知你等率兵前来汜水关所为何事?”董昭也拱了拱手。
“我家主公响应骠骑将军的号令和陛下的衣带诏,与袁州牧,韩州牧同时聚义兵,西入长安,欲剿灭西凉叛逆李儒,解救陛下。”荀彧搬出了大义的名分。
“既然是奉诏勤王,我家主公早在两个月前起兵,几位州牧大人为何如今才到?难道是说路途遥远,耽搁了不成?”谁的目的是什么,众人其实都清清楚楚,在这里打口水仗,只不过是为争一个气势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