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齐郡,益都城。
城楼上,青州校尉牵招站在上面,望着城外袁绍军的大营。
这几个月来,青州一直战乱不断,他麾下的将士,如今只有四千余人,而且个个显得疲惫不堪。
几个月前,袁绍要攻打幽州的公孙瓒,借道青州,他曾劝过青州牧焦和,袁绍的目的在于图谋青州。可是焦和不听,果然,朱灵的大军到了济南国之后,就没有再北上,而是驻扎在了那里。
牵招没有办法,只好也将军队驻扎在乐安郡西北部的临济城,以防朱灵挥军南下。可谁知道,颜良突然兵临青州,很快攻破了齐郡的,青州牧焦和也死于乱军之中。他带领一万兵士,拼死冲杀,退守益都时,就只剩下这四千多兵士了。
现在,颜的大军又到了益都,他恐怕只有退往北海一条路了。
颜良没有四面围城,显然只是想将他赶走。当然他也明白,袁绍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出兵北海的理由。
北海太守孔融,虽然不懂兵事,可是没有充足的理由,袁绍是不敢动他的。除了孔融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外,更重要的是,他是骠骑将军丁伟的老师。
而牵招如果进了北海,袁绍就会以此为借口,攻打北海了。
“禀校尉,有一老先生要见您。”牵招正在沉思,一名兵士上城楼报告。
“老先生?”牵招一愣,“他是谁?”
“小人不知,那位先生没有说姓名,只说可以解校尉当下之困。”
“哦?快快有请!”牵招一听,赶紧说。
不一会儿,一名儒士打扮,大约有五十岁的人,身着一领灰袍,花白的胡须在春风中飘浮,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随兵士走上城楼之后,向牵招行了一礼,“牵校尉,老夫王烈冒昧来打扰,还请见谅。”
“王烈?”牵招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可是平原彦方公?”
“正是老夫。”王烈微笑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失敬,失敬…”牵招赶紧深施一礼。
王烈可是青州的名士,与郑玄、管宁等齐名,他是大儒陈寔的门生。
“牵校尉在思考到底是该退还是该战,若要退,到底是该不该向北海退?”王烈直入主题。
“还请先生教我。”
“牵校尉,是当局者迷呀!”王烈微微一笑,“牵校尉乃是青州校尉,面北海国属于青州。如此,青州的任何地方,还有牵校尉不能引兵而去的吗?”
“这…”牵招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多谢先生!”
“青州黄巾之乱之后,已经多年未见刀兵了。老夫这样做,也只不过是想让益都城少死一些人而已。”看着牵招率兵离去,王烈默默地说。
牵招一走,颜良大军马上进驻益都城,至此,齐郡
全部被占,整个青州,只剩下北海、东莱和南部的城阳三郡没有被袁绍占领。
东莱郡太守府中,关羽手里拿着一份信,看完之后,捋了捋长髯,由于兴奋,脸显得更红了,“终于可以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