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时候,朝廷的又一道圣旨到了。先是对丁伟,刘虞,公孙瓒三人大破张纯和蹋顿十万叛军之事大加赞赏。
丁伟被封为渔阳县侯,刘虞封襄贲侯,公孙瓒封燕候。
当然,这些封赏都是虚的,在如今的乱世当中,任何一块地盘都要凭实力占据,朝廷的一纸封赏,根本起不了作用,也没人去理会。
而圣旨的最后,要丁伟继续出兵,将盘踞在辽东的张举彻底歼灭。
自从得知,张举的兵中有高句丽人和倭人后,丁伟就已经在做远征辽东的准备。高句丽与辽东相连,他们来到辽东,丁伟可以理解。但是他不明白,为何在这个时候,辽东会出现倭寇。
后来经过田畴和阎柔的解释,丁伟才明白了,原来这些人是檀石槐带来的。
鲜卑自古以来,粮食缺乏,尤其到了冬天,必须南下幽州一带抢劫,才能勉强度过,然而这绝不是长远之计。
鲜卑境内有一片大湖,里面鱼类丰富。檀石槐为了学习捕鱼技术,竟然率军东渡倭国,抓来许多人,让他们为鲜卑人捕鱼。
这些倭人便长期住在鲜卑境内,一直做着鲜卑人的奴隶。可是檀石槐死后,鲜卑逐渐衰落,尤其经历了七年前那场幽州大战之后,己无法控制这些倭人,让他们成了气候。
镇北将军府中,丁伟经过和众人商议,决定奉诏出兵,远征辽东。
共起大军五万,其中并州两万,幽州三万,丁伟亲自统领,郭嘉为军师,赵云率白马营为先锋,太史慈,周仓,陈到为大将,夏候兰率五千兵马为后军,押运粮草。
幽州的防卫也作了调整,徐晃仍然驻守右北平,阎柔为渔阳太守,负责渔阳防务,高顺驻守涿郡,阳终
为副将,调沮授到幽州,总管镇北将军府军务,政务依然由田畴负责,钱粮由苏林统管。将渔阳政务做的不错的关靖升为上谷太守,代郡马场迁到上谷之后,高柳城,固城都没有再驻兵,因为鲜卑和匈奴的威胁已经没有了,其它各处也都做了相应调整。
丁伟奉旨出征辽东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大汉都为之震动。自从董卓西迁长安之后,朝廷对地方几乎没有任何统管能力,可以说是圣旨出不了长安城。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如今天下除董卓外,最大的一个诸侯丁伟,竟然奉旨出大军征讨辽东!这在其他诸侯看来,是毫无意义。现在大汉各州表面看上去非常平静,但是谁都清楚,这平静的背后,则是暗流汹涌。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众诸侯不约而同地进行剿匪,都是为了让自己内部稳定,同时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大汉以前各郡的驻兵仅三千,现在都达到了一万以上,袁绍的渤海郡竟然有三万兵马,袁术的庐江郡有
两万,孙坚的柴桑也有两万,他们的目的何在?野心昭然若揭。
而在这个非常时期,丁伟竟然出兵五万,征讨辽东,众诸候怎能理解呀!
但是对此,有非常感动的人,比如北海太守孔融,幽州牧刘虞,扬州牧刘繇,徐州牧陶谦,当然还有远在长安的大汉天子刘协和他的一帮忠臣。
许多文人写诗作赋赞颂,称丁伟及其先父丁原皆为大汉之忠臣。北海太守孔融送来了粮草以资助剿贼,幽州牧刘虞尽管还在舔舐着战争的创伤,但也送来几千担粮食,一时之间,丁伟和镇北军又一次成为天下的焦点。
初平四年八月十六,丁伟率领五万大军,在右北平誓师,开始北征辽东。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先天晚上是中国传统的仲秋。仲秋祭月从周朝开始就有了这样的习俗,而真正形成一个节日——中秋节则是从唐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