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张榜求贤才

“公子可知我大汉的取仕制度?”蔡琰眠了一口茶问。

“举孝廉呀!”丁伟脱口而出,心说这点你还想难倒我呀,我最初就是这样打算的,实在不行就买官。

“不错,是举孝廉。但是民间对朝廷的举孝廉流传有几句话,不知公子是否听过?”

“吊胃口呀!”丁伟心里想,这个蔡美眉说话怎么有点像那些腐儒呀!既然你这样,那我也得给你来点啥。

丁伟两眼直盯着蔡琰的脸,然后眼光又移到了蔡琰两座高耸的乳峰上,而且看得肆无忌惮,直看得蔡琰脸蛋通红,胸脯起伏不定,这才开口。

“哦…”丁伟收回目光,“姑娘真像仙女临凡,让在下心志大乱,失礼了,刚说哪儿了?”

“公子…”蔡琰一时不知说什么。

“昭姬,叫我做什么?”丁伟索性连姑娘二字也省去,直呼其名。

“公子,我好心帮你,你却欺侮我…”蔡琰声音很低,头也低下了。

丁伟的心中一阵满足,看着蔡琰梨花带雨的样子,知道这个时期的女孩,尤其是才女,这玩笑不能过份。

“昭姬刚才的样子确是迷人。”他看了看不敢抬头望他的蔡琰,“你说民间对朝廷的举孝廉有何说法?”

蔡琰重新抬起了头,脸上有一丝嗔怒,也有一丝娇羞。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青石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什么?”丁伟自知对三国历史还是了解的,但却从没听过这些话,枉他还想着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得个一官半职,现在看来这“举”的都是什么人呀!

现在他有些明白了,当初曹操的一纸招贤令下,人才云集,原来是他们没有别的出路,连那些很有名望的沮授、田丰、荀或、程昱等人都无法在朝廷为官,更不要说郭嘉、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子弟了。

“朝廷宦官当道,世胄占于高处,尸位素餐,英俊沦落下流,无处施展。文士集团大抵只有三个去向。”说到正题上,蔡琰口若悬河。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诏。”听着蔡琰的话,丁伟想起了左思的《永史》,不由自主地便念了出来,没想到这一下却让蔡琰吃惊非小,芳心暗动。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诏。”蔡琰又默默地念了一遍,她不愧是大汉第一才女,就凭着听一遍能记下的水平,丁伟恐怕是拍马难及呀,只可惜丁伟的千年智慧让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望尘莫及。

“公子真乃奇才也,小女子差之千里,信手拈来,便是旷世大作。但此诗似乎并不完整,不知公子可否补全?”蔡琰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在这个时期是无人能及的,虽然他现在还很小,可积淀也不浅,她马上看出这只是一首诗的一部分。

“哦,昭姬,我们还是先说正事,至于诗嘛,待后必然奉上。”丁伟怕又扯远了,赶紧回到正题。

“是我太心急了。”蔡琰并没有因为丁伟直呼她的名字而气恼,反而是莞尔一笑,“这第一个去处,是大将军府。”

“何屠夫那儿?”丁伟吃了一惊,文士都是有傲气的,怎么会去一个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呀!

“公子慎言,大家都认为大将军是权臣,是依靠何后的身份才当上大将军的,其实并非如此。”蔡琰稍稍停了一下,“大将军在历任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时都有很大的政绩,被封为镇侯,意为总镇京师,最后因其功才封为大将军。正是因为他出身寒门,

才不为世家所接受。然如今能与十常侍分庭抗礼的只有大将军,因此有许多士人都做了大将军的客卿,至于何屠夫一词,都是那些世家和十常侍为了打击大将军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