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壮士可是河东徐晃徐公明?”丁伟的一句话,让太史慈和赵云吃了一惊,更是让那位壮士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思异的表情。
“草民正是徐晃,不知…不知将军如何知道草民的名字?”好半天,徐晃才结结巴巴地问道。
“是就对了!”丁伟心想,“我怎么能不知道呀!别的不说,就那对大斧,三国中可没有第二个人使用呀!看来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凑不齐了。”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
徐晃原为杨奉的手下,汉献帝在董承、韩暹、杨彪、杨奉等人的协助下,逃离了长安李傕、郭汜二人的魔爪,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可是后来,韩暹和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杨奉又
渐渐地失去了韩暹的信任,于是徐晃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不久后,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主意,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结果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就在那个时候看到杨奉遇事优柔寡断,且又反复无常,因此投奔了曹操。曹操当时李典、乐进、夏侯惇等能领兵的将领都不在身边,果断地分兵给徐晃,徐晃感动异常,随即攻下原武,曹操非常高兴,马上拜徐晃为裨将军;从此后凡遇大战,曹操总会想到徐晃,战吕布,降赵庶,杀眭固,一时之间名声大振。
官渡之战前夕,徐晃随曹操先击败了徐州的刘备,后又击败颜良,攻克白马,进至延津,在此击杀文丑,被拜为偏将军。人们都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其实,文丑是徐晃设计杀的。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韩猛当时有两万军马,又依坚城固守,骑兵根本无法攻克。徐晃兵出奇招,千里奔袭,在故市截烧袁军大量的粮草辎
重,迫使韩猛不得不退兵。此战之后,郭嘉称其有“周亚夫之风”,徐晃因为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随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恶战,哪里就有徐晃。特别是樊城之战,关羽当时几战下来,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威震会华夏,让曹军人人胆寒。如何解樊城之围,谁能解樊城之围,曹军之中,人人都知道,这样的恶战,只有徐晃。徐晃受命于危难之中,率军长驱直入,一举击败关羽,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同时也让众将人人信服。曹丕即位称帝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封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三千,他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这样的名将,现在出现在丁伟的面前,他怎能不激动呀!
“徐公明,别人从军,都是从小兵做起,你为何一
来就要做百夫长?”
徐晃自从来到丁伟面前后,表面上一直很冷静,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毕竟是一个平民在面对一个名震整个幽州的将军,更何况,丁伟一来就叫出了他的名,他的字,还有他的家乡,让他在激动的同时,又是倍感丁伟的神秘。
“是将军您教我这样做的。”徐晃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哦,是吗?”丁伟感觉到了徐晃的紧张,帮而轻轻一笑,“那公明你倒是说说,我如何教的你?”
看到丁伟的笑容,又听到丁伟直接叫他“公明”,徐晃很感动,也比刚才轻松了许多,他朗声说道,“烽火照边城,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将军的这首《从军行》,读来让我感觉热血沸腾,故此前来投靠将军,愿做将军麾下一百夫长,为将军驰骋沙场。”
“好!有志气!”丁伟非常满意,“公明如此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