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缘由

明末混球 流光飞舞 2077 字 9个月前

崇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如此…甚好,只要到了复州,大军就有救了!肃毅侯,你再辛苦一下,莫让建奴追上来!”

卢象升说:“此乃臣之本份!恳请陛下振奋精神,再

坚持一下,到了复州,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崇祯说:“朕知道。”

卢象升再施了一礼,又带着一队骑兵呼啸而去。整支大军,数他最辛苦了,清军追上来的时候他要指挥断后,前面有关隘的话他要亲临一线指挥大军攻击,扎下营后也没有清闲的时候,还要想办法筹集粮秣、柴草、被服,规划明天的行军路线…总之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崇祯简直不敢想象在这位白袍将军倒下之后会怎么样,只怕这支还在苦苦支撑的大军会瞬间崩溃吧?毕竟整支大军的灵魂人物是卢象升,而不是他这个把大军带入了绝地的皇帝!

当初为什么就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呢?如果当初听他的劝,自己何至于沦落到这般境地,大明又何至于命悬一线!

当初为什么就没有听他的话呢?

崇祯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被中,身体不停的发抖,几个月前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的在脑海中浮现,是那样的清晰。悔恨像一条恶毒的蛇悄然爬上来,啃噬着他的心脏…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的危局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经历了好几年的酝酿和发酵,而崇祯对此竟一无所知!

具体的说,是在杨梦龙封侯,卢象升拓土河套平原的时候,危机就开始发酵了,随着杨梦龙的势力越来越大,明军在河套平原节节胜利,危机的发酵也在加剧,最后,当崇祯决定让太子拜杨梦龙为师的时候,一场阴谋便铺天盖地的朝这个老迈的王朝袭来,要置大明于万劫不复之地!

因为他戳了文臣集团的肺管子!

中国人自古剽悍尚武,从夏朝开始就是这样。夏朝屡

屡对三苗发动猛烈的攻击,夺取大片肥沃的土地;商朝六师屡出,攻伐诸方国,灭国无数;周朝虽然制订了一大繁杂无比的视仪把人坑得不轻,但是在开疆辟土方面却没有耽搁,数以百计的诸侯在镐京受封,然后带上自己的军队和子民浩浩荡荡奔往封地,驱逐甚至攻灭盘据在那里的蛮族,然后在蛮族的尸骨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战国时期,曾经强盛无比的东夷、徐夷、淮夷尽为燕齐所灭,秦国来掉义渠,赵国灭中山,驱林胡、楼烦、东胡,整个北方的蛮族几乎被一扫而空;秦朝在其短暂而辉煌的历程中打下了中国版图的雏形,拓土河套,攻灭百越,打下了一片辽阔到先秦时代无人敢想象的疆域;汉唐将版图一直延伸到中亚…从夏商直至汉唐,华夏先人给人的印象都是凶悍好战,开疆辟土扬威绝塞是每一个男儿最大的梦想。而文官也不是吃素的,上马能提刀杀敌,下马能治理地方,文臣出身却杀得蛮族闻风丧胆的名将数不胜数,那个时候如果有人敢在汉人面前吹什么“骑射无敌”,什么“某某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百分之百会被打出屎来。能正面平推的就正面平推,正面平推不动的就靠国力耗垮对方…简单的说就是老子这一代没打赢,儿子接着打,儿子还没打赢,

孙子接着打,打到他们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