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明智说:“不一样…秦军是靠严酷的军纪让所有将士畏惧,害怕军法甚至害怕敌人,而他们是靠严明的纪律和强烈的荣誉感,比起两千年前的秦军要更进一步…”
闲聊中,几艘满载着物资的运输舰也靠岸了,薛思明带着早就找好的向导上岸去找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苦力。只看了一眼这些苦力他便知道福建的情况有多糟糕,这些长年靠在码头扛麻袋木箱木桶为生的苦力看上去面黄肌瘦,但浑身肌肉却很结实,关节粗大,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只是皮肤一点光泽都没有,而且还泛青。他们干的都是力气活,消耗非常大,然而每天都是靠窝窝头和野菜果腹,能有半条鱼就跟过节一样了,长年累月下来,身体最就被掏空了,他们看起来很健壮,其实过了三十五岁就会垮掉,各种疾病都会找上他们,能活到四十岁就算长寿了。他大声问:“你们能帮忙干点活吗?我们有很多物资需要卸载,需要你们帮忙。”
向导用闽南语翻译过去,苦力们面面相觑,他们还是
头一回碰到对他们这么客气的大人物呢。一个工头小心翼翼的说:“干干干,我们就是靠干这种力气活过日子的,好不容易有活了,怎么能不干呢?不过这工食钱…”
薛思明很大方:“一天三顿饭,管饱,中午有肉,另外每人每天再发一百文钱的工钱,干不干?”
听说一天三顿饭管饱,而且中午还有肉,那些苦力眼里顿时冒出幽幽绿光,不等工头再讨价还价便急吼吼的叫:“干干干,我们干,我们干!”
薛思明再次打量了这些苦力一番,叹了口气,说:“让炊事兵下来,给他们做一顿有油水的饭菜,先吃顿好的再干活。”
向导再次翻译,苦力们都乐了,这位将军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嘛,给他干活,再累也值啊!
在苦力们的帮助下,炊事兵把家伙什给卸了下来,生
起火来开始做饭,厨师则就近从渔民那里买来大量海鱼,再从城里买来一些蔬菜,七手八脚的做着肉汤。很快,柔软喷香的蒸米饭和浓稠的肉汤都做好了,苦力们每人领了一份,狼吞虎咽,直呼这顿饭比结婚酒还要丰盛!
消息传开来,更多的苦力蜂拥而来想找一份活干,就连福州城中一些失业的市民也跑了过来,希望能得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水土不服”这一问题在河洛新军里似乎从来都不存在,不管去到哪里,他们总能迅速跟当地人打成一片,哪怕是在对汉人充满敌意的苗疆也不例外。
消息传到巡抚衙门,正在与邹维涟商议着如何将河洛新军撵走的张溥不屑的说:“那武夫就会拿一些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偏偏就有那么多乡野愚夫吃他那套,真是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