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界如何争议,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北周学院却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势在必行了。
终于在外界的争论不休之下,北周学院正式开张了,而在此之前的争论之中又传出了一则震惊天下的消息,第一人北周学院的大祭酒为北周名士石相俊,石相俊乃是儒林大家,即便是在诸国中也是声名赫赫,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以震动天下,真正让天下震动的,却是周武王要任命楚希儿为北周学院的副祭酒。
此消息一出,彻底让楚希儿的名字传遍了了天下,北周学院的成立本来就是无时无刻的牵动着天下名流士子们的心神,原本以为这征服祭酒之位,必然是由某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但是谁又能想到周武王居然石破天惊的任命了楚希儿。
一时间整个天下一片哗然,大抵是无数的额年轻士子们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诸国尤其是以楚国为代表的学术派更是对北周此举公开表示北周设立北周学院的诚意不足,有意戏弄天下士子。
如此周武王并没有在意天下人的眼光,而令人惊奇的是北周大儒石相俊居然对周武王此举并没有表示反对,要知道石相俊成名便是在朝堂之上刚正不阿,对周武王的失政之处直言不讳,而让周武王亲自绛阶赔罪的直人,他的态度让天下士子名流更是引起了无数的猜测。
后来石相俊收到了来自天下各方的儒林大家的书信,尤其是北周的名流士子,儒家大学者,一开始信中尚且委婉表达,希望石相俊在朝中直谏周武王要珍视儒家学术,圣人之言,不可以圣人之言讨一亡国女一笑。
对此石相俊丝毫不予理会,最后有激进者,开始攻讦楚希儿和石相俊,甚至说周武王是走上了上古时期著名昏君之路,学那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石相俊乃是大儒,对此却不在乎,但是周武王一心要做千古沈军,对于名望十分看重,于是一道密旨传到石府,令石相俊出言。
石相俊君命不可违,最后从石府传出四个字“名副其实”。
这短短的四个字已经是表明了石相俊的态度,自
此之后无论人们再如何打探激将,石相俊再无一言传出。
为此整个北周的士林,又一次哗然,这一次却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毕竟石相俊为北周大儒,声望颇高,他的话,很快得到一大群北周儒生士子的无条件支持。
而另外一些儒林士子们却在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对石相俊出声怀疑,甚至开始进攻石相俊,说石相俊不过如此。
这些儒生士子的狂妄之言有惹得其他的石相俊支持者的反攻讦,总之自从那一日开始儒林士子的争论也算是彻底影响到了民间,人们茶余饭后无不在议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