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张永恒马公子身陷大狱

残剑门 柳生居士 2613 字 9个月前

一旁的马槐听到张永怛叫出了六王爷时,顿时傻眼。他心里十分清楚:宁愿得罪阎王,不可得罪二王。在朝庭所有诸多皇子王爷中,朝廷上下的官员最害怕的王子当中,要数晋南王和近几年册封的定襄王。因为晋南王是主掌朝廷吏部,考功司,和三法司的衙门。全都是朝中的中枢衙门。

朝廷大小官员们都知道,洪武皇帝为了推行中央集团正权,改革吏治,首先从吏部做起。

因此,把皇二子晋南王放在吏部这个重要位置上,其主要原因是因晋南王生性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可以震慑一些贪赃枉法的部份官员。

随后又将三法司衙门的重任交给晋南王来主掌。为了晋南王能大刀阔斧改革吏治,统一中央集权。洪武皇帝做了二块至高无上的二道令牌,一道是青龙令!主掌兵权,在皇帝自己手中。

另一道白虎令,交给了晋南王,而白虎令主掌全国各省大小官员的生死仕途。

自尹建平护镖大宁河金刀王家,后来又护送晋南王回京,为了查清晋江盐道衙门连环杀人案和尹道元一家古坪

口惨案真像,晋南王便把主掌全国各省官员命运的白虎令交给了他的小书僮,尹建平。

而尹建平手凭据着手中的白虎令牌,在短短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彻底查清了太师张权的贪赃枉法,官场舞弊杀人案,将朝廷历时十多年的巨大贪墨案,大白于天下。

定襄王确是晋南王的亲弟弟,他们俩人都有着相同的性格皮气。自几年前被洪武帝封为定襄王之后,这位年轻的六王爷便被洪武帝派到户部协同他的二哥主掌户部及三法司,太师张权案告破之后,深得洪武帝的尝识与器重。因为锋芒毕露,在朝中渐渐也形成了一股中流砥柱。因为洪武帝深知,肃污清政,是朝廷中的重要事务,它关系着朝廷,皇室的命运。

所以,定襄王六王爷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他查抄太师府及其同党,马义昆,李义春,刘颜昌,段其昆及手下大小官员府邸。大有晋王办事风范,深得皇帝赏识,一月间成了朝廷中的二号人物。

定襄王六王爷与尹建平在沛城相见之后,二人为了城外的上万无家可归的难民,几次亲到马府拜访,确是吃了马槐的闭门羹。若按尹建平的性格作派,早以将马府掀个底朝天。

然而,定襄王确一直忍让,不肯发作,只派了几个亲

信暗中监视,等待时机。这多少让尹建平百思不能其解。

这定襄王他也有自已的考虑,毕竟马府是皇亲国戚,六王爷为了顾虑到朝廷颜面,没有发作。而今日,因押运史张永恒的到来,把这位花花公子从深府中调了出来。这不能不说,苦等三日,终于等来了机会。

然而,让定襄王六王爷和尹建平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位张太师的大公子张永恒和马槐之间,到底私下有着什么勾当呢?这是定襄王和尹建平打破头都未曾想出来的事。

张永恒以押运史的身份,押运着大批振灾粮食到了沛城,他及不尽快的将粮食物资送到县衙,而是悄悄与马府公子躲在丽春苑去喝花酒,这本身就是令人费解的事,他张永恒到沛城之后,竟敢冒充朝廷派来的钦差大员,这更加引起了定襄王的怀疑。难道说张马二人间,还藏着一个什么惊天的秘密?

正因为这样,当马槐从张永恒口中听到了来人,还真是定襄王六皇子时,心里为之一震,心下:要遭,再不走,等待何时。

于是,这位一贯专横跋扈的公子爷,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便想找机会离开。

当他向门口正要逃离时,却被四个彪悍的天王四星挡住了。

马槐抬头一看,只听得一人道:“怎么?想走?回去”。

六皇子回头看了一眼马槐,转身坐在锦衣卫刚刚端来的椅子上,他慢条斯理的道:“马大公子!咱们久违了!怎么?本王一到,你这是要到那里去啊”?

马槐转过身来,向定襄王陪笑道:“呵呵!原来是定襄王六王爷驾到,小人有眼无珠!不知王爷驾临,该死!该死”。

他急忙转身跪下拜道:“户部仕郎马义春之子,马槐拜见定襄王,六王爷”!

六王爷冷笑道:“呵呵!马大公子免啦!你不别向本王下跪,你堂堂马府公子,皇亲国戚,本王怎敢受此大礼呀”!

马槐尴尬的笑了笑道:“六王爷是皇室主子!小子虽说是皇亲,但身份低维,小子怎敢不知理数呀!王爷说笑了”。

定襄王冷声道:“哦!是吗?这么说马公子到还是一个知书达理,懂礼数的人啦”?

马槐又是尴尬的笑了笑说:“王爷过誉了,不敢!不敢”!

定襄王又是笑了笑道:“哦!不敢!看你这么说的,

三天来,本王几次亲到马府,想请马公子开恩,把马府空闲的几处房产借出些时日,解决一下城处的难民一时之需”。

“可马公子到好,马府上下四门紧闭不说,还有意闭而不见,任其本王属下叫破喉咙,你马公子就是不回应一声”。

马槐尴尬一笑道:“嗨!嗨!怎敢啊!六王爷有所不知啊!在下这几日偶感风寒,正在后院调理,出不得门”。

“所以,在下也没听到是六王爷大驾沛城的消息,而马府家奴也不敢轻易将门打开。若是在下得知,是六王爷亲临马府,在下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又怎敢如此胆大妄为呢?这是六王爷误会啦,误会!嗨嗨”!

定襄王又是冷笑道:“哦!马公子说这是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