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朝中有位倒霉的大臣叫梅挚,时任龙图阁大学士,因为敢说真话,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被下放到昭州任知府,而广西的昭州,在当时被认为
是岭南瘴气最厉害的地方。
梅挚来到广西昭州后,并没有被当地毒瘴之气吓怕,而是在当地作了一些好事,带领民众治理荒山,填平恶沼,让毒瘴之气少了很多。
不过渐渐地,他发现毒瘴之气对百姓的危害其实并不大,只要你不去深山恶谷,就不会被毒气所侵,对百姓危害最大的是官场上的五大毒瘴。
一为‘租赋之瘴’,当官的利用特权对百姓横征暴敛,各种赋税多如牛毛,甚至连瓜果蔬菜也要加税,致使民不聊生。
二为‘刑狱之瘴’,当官的手中执掌生杀予夺之权,却常常黑白不分,让百姓连个申冤的地方都没有。
三为‘饮食之瘴’,当官的只知道夜夜声歌,从傍晚喝到第二天天亮,将公事丢到一旁,更不会理睬百姓的疾苦。
四为‘货财之瘴’,当官的只想着如何捞钱,大部分高官显贵都私下经商,和财阀垄断商行,哄抬物
价,牟取暴利,中饱私囊,看着百姓流离失所也不管。
五为‘帏薄之瘴’,当官的一旦有了钱,就开始腐化堕落,不但经常寻花问柳,还到处物色美色,甚至将穷苦人家的女儿买入家中作为姬妾,以满足自己的淫乐之欲。
后来到了南宋,广西经略安抚使朱唏颜跋文,请著名书法家石俛书写《五瘴说》,将这篇令人深醒的文章刻在了龙隐崖的一块石壁上。
如果清心兄能将此文刻于石上,作为今后入仕或修身的警示,不但你自己受益匪浅,你的子孙后代读到此文时,以此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多做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情,不去做那祸害百姓的蠹虫,将祖先的高风亮节发扬光大,这样不比将此石刻成只会让大家游吟时赏玩的东西更加有用吗?”
四海游者叹道:“钓溪兄,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让小弟佩服之至。小弟只顾着寄情于山水,却忘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五瘴说》中的情形古而有之,当今又何尝没有,钓溪兄以古喻今,真是用心良苦啊。我觉得以《五瘴说》刻于石上,比将《山居秋暝》刻于石上更有价值,这会成就清心园一段不朽的佳话。”
钓溪闲人微笑道:“四海兄谬赞了,你的文采风流,我一直都佩服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