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来的时候,开始还觉得李自成是个人物。没想到这段时间下来,才明白,原以为是个人物的李自成,竟然只是个人五人六的货色。真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这段时间以来,李自成的十万人是越打越少,而明军的两万五千人几乎没有什么战损,更重要的是,多铎的部队,几乎没有上过战场,一直就担任着后勤搬运的角色。
其实这也是饶安刻意的这样安排,其实一直以来,他对于多铎都并不讨厌,而且挺喜欢这个人的,多铎和他的哥哥多尔衮不一样,多尔衮生性多疑,但多铎确是一个性情中人。
对于崇祯皇帝调动多铎来洛阳的事情,饶安是早有预料的。因为朝廷对于这支满洲部队,一贯的态度就是既用之,也防之。其实这样的对待投诚部队,也并不是从大明朝开始的。一直以来,就是这样。
朝廷对于多铎和多尔衮兄弟的防备,一点都不会低于对于豪格的防备,就算崇祯是个厚道人,也架不住朝里有人这样来操作。皇帝偏偏是个主意很大,但耳根子很软的人。
杨嗣昌,也说杨嗣昌。在这个时候,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杨嗣昌已经因为襄阳被张献忠攻破,而急火攻心死掉了。但是他的政策,在当年没有执行,如今却得以贯彻。
不过,从现实来说,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他的政策都并没有错。以毒攻毒,以暴制暴,让朝廷从中坐收渔利,虽然有些损,却并不失为一种上善之策。
当年其实如果让张献忠去打李自成那个招数执行了,那么天下也许早就太平了,根本就不需要折腾这许久。当时就是因为崇祯皇帝的一念之差,动了妇人之仁,没有这么干,才让这两个小贼折腾了这么许久,真的也是能够蹦跶了。
所以现在,当东北方面的战事平定之后,崇祯想起来了这个事情。他感念死去的杨嗣昌,现在,他要执
行杨嗣昌当年的既定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多铎被派到了前线的原因。
饶安自然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是非曲直,不过饶安也是有点死心眼,他觉得,多铎是自己拉到这边来的,中间对多铎使用的计策,本来就算不上光明正大,也不算是厚道,既然现在自己是洛阳的主将,那么就不妨对多铎厚道点。
对于这些,多铎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他心里也是领这份情的。所以他才会主动提出来去会会李自成,这一来是因为李自成强弩之末已经不能穿鲁缟,二来是因为,他也是真的想给饶安打一架。
多铎当年在后金的队伍里,可是号称四小贝勒第一猛的,四大贝勒里的第一猛是莽古尔泰,这两个并不冲突,特此说明。
不过,吴三桂还是一如既往的站了出来,吴将军的思维是很明确的。打着玩,反正让你看到我老吴没闲着,这样的话你就是想找我点毛病你也找不到。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那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