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就是荐人,给饶安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却也不是别人,叫做贺若宣,是史逸文的嫡亲姑表兄弟。姑表亲,辈辈亲。这也是个中应有之意。
这贺若宣是一个举人,虽然文章做的花团锦簇,奈何自己不会去钻刺打点走门路,所以一直以来客场蹭蹬。无由考中进士,也就无缘官场了。偏偏这贺公子,还是一身的傲骨,非梧桐不能栖凤凰,要是让他去做什么教谕之类的佐杂官,他可是决然受不了的。
要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功名还睥睨天下,谁也不放在眼里的话,无非有两个原因,或者这个人傻的犯浑那种,比如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另一种就是有真材实料的那种,比如杨士奇,秀才都不是,偏偏就能够当宰辅,再比如杨善,秀才一个,官至左都御史。
饶安从收到信就在琢磨,这个贺若宣,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呢。究竟把他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比较合适,要说是个举人出身,肯定是一个不会功夫的。自己的白龙分
队玩的就是出生入死的刺激感。这一点着实的很不合适一个文人待着。
但是自己这个吏部侍郎,虽然平时并不需要到职理事,但是仍然是有用人大权的,为国家抡才,选拨官员,都是朝廷的公器。如果官职任命的低了,对不起史大哥当年救命之恩。官职若是任命的高了,难以服众不说,还有一点就是,他究竟能不能经受的起这样的位置。
好在现在还不需要考虑这样多,因为洛阳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贺若宣一介文人,这个时候是不会往这个地方闯的。但是他说的处置吴三桂,用阳谋不用阴谋的问题,饶安倒是能够采纳,认为却是老成谋国之言。
当然了,吴将军这几天表现的一直都还是不错的,比如说,他主动交出来福王赐给的银子,也主动的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出城作战之类的。有时候饶安就在想,这样的一员将官,有些脾气倒也是可以能够忍的,但是,他必须死,为了大明。
为了大明和为了崇祯是两回事,虽然说书人一直认为崇祯是个有道无福的明君。但是今天要讨论的也确实不是这个,百姓并不知道皇帝是谁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只希望过安稳的日子,动乱的战争能够带来什么,人口的锐减,仅此而已。历史记载,吴三桂降清后,成为
追杀明臣的急先锋,之后又在垂暮之年掀起来一场三番之乱,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干掉吴三桂,着实是为了大明,却更是为了大明的百姓,他们已经经受不起任何一场祸患和灾难。
此时此刻的吴三桂,似乎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他只是一个得胜回来的将官,准备和同僚们显摆一下。吴将军似乎心情不错,回来之后,大大咧咧的把令箭交还给饶安。
然后说道:“饶大人,末将奉命追击牛金星,斩首两千余,但是还是被他跑了。末将愿意领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