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出戏演的相当成功,用句当年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两人又说了一阵子话,这话的内容也无需过多的赘述,总而言之也就能够概括成六个相当好懂的文字,苟富贵,勿相忘。
聊的差不多了,赵耀起身,告诉糙蛋说,:“今天能够和老兄相遇并结交,真是赵耀三生之幸。但是我职责所系,也就不多陪了。我此刻就要立即动身赶回盛京去。”
按照固有的情节,这个时候,糙蛋作为东道主一方应该客气客气。他相当遵守规则,客气地说,:“赵兄这么着急干什么呢,既然你我相见投缘,我又驻防在此,你不妨去我的驻地小住一两天。也让我聊尽地主之谊。”这倒也不是完全是虚的,作为一个觉罗贵族,糙蛋也知道多结交一个人算一个人。给自己留后路并不仅仅是汉人官员的思维定势。
但是显然赵耀不准备结束这份美意,他对糙蛋拱了拱手说,:“兄弟实在是公务在身,不便叨扰,还望
老兄能够理解。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你我弟兄有的是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既然是这样,糙蛋也就不再推脱了。他吩咐这些同来的士兵处理一下这里的灰烬,并且授意一个随从师爷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奏折的内容大致就按刚才赵耀说的那个意思加以润色。他心里想,实在是没谁了,也没有什么下次了。你下次如果还来这个地方的话,估计就是别人接待你了,有了这么一个功劳,这份折子交上去,估计我就官复原职,回去当侍卫了。
心里想着未来的美好蓝图,嘴边不知不觉的有点要流口水的感觉。但是现在人家赵耀还没走,显然还不能太过于得意忘形。赵耀的兵都是步兵。他们走路全靠两条腿。所以略慢。因此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也就告辞而去了。
糙蛋看着赵耀等人远走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噗嗤一声笑出声音来。天上一般不会掉馅饼的,万一哪天真的掉馅饼了,估计应该不是圈套就是陷阱的节奏。但是今天,一个馅饼就这么实实在在的塞到了嘴里,真的很欣慰,很感动。糙蛋真的想大喊一声,:
“赵耀真是个好人啊。”不过鉴于现在眼前还有二百名士兵,他没有喊。只好抑制住自己现在相当激动的情绪。
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定律其实是没有错的。虽然这块馅饼尝起来确实很鲜美。
正如糙蛋所想的那样,他这个千总没有当的太久。因为这封奏折送到盛京之后,通政司直接转给了礼亲王代善,代善看了以后觉得很靠谱。就直接给皇太极看了。皇太极心情是不错,看过之后大笔一挥。就把糙蛋调回盛京了。而且是越级提拨,原先是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被贬为千总。现在不仅是重新做了侍卫,而且还抖起来了,成了正四品的二等侍卫。真有种摇身一晃,老母鸡变鸭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一道奏折要费这么大的劲才能够被皇帝看到,这是因为,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向皇帝上奏折。不然的话,估计皇太极能忙死,或者累成了老花眼。通政司衙门,其实就是所谓的机要部门,这是仿照大明的制度创建的一个衙门。
这个衙门的主要任务是,把奏折大致的看一遍,把
其中的主要内容写成节略。这个节略也就是浓缩的内容摘抄吧。然后呈给皇帝来看。皇帝批复内容以后,再由行人司传达下去。
之所以说这是仿照了大明的制度而不是照搬了大明的制度是因为,虽然大明负责机要摘抄的衙门同样也叫做通政司,但是在皇帝看到这个节略之前,会同样有人先看到,这些人就是内阁阁员。老大叫做首辅,老二叫做次辅,其他的也叫做阁臣,位高权重,各种不需要解释。
大明的阁臣有一条权力,这事大清的大臣们没有的,叫做票拟。这个所谓的票拟,就是阁臣们看到通政司衙门送上来的节略的时候,先拟出处理意见,然后把节略和处理意见,一块上交给皇帝。如果皇帝同意的话,就盖上印章。这叫做批红。
说实话,这样确实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流程,毕竟不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和开国的朱洪武那样是一个工作机器。有了阁臣帮忙票拟,皇帝的工作就不至于那么劳累了。
但是这当然需要一个皇帝管事的时代才行,比如朱
瞻基,他发明了票拟这个事,自然就能够把批红的权力牢牢的抓在手里。大臣在票拟的节略上写再多的东西都没什么用,因为盖章的权限还是在皇上那。
这就是一种对相权的制衡,但是很显然,并不是任何的皇帝都是靠谱的,不靠谱的皇帝大有人在。比如说明武宗朱厚照,他估计连玉玺长什么样子都不是很清楚。于是就批红的权力就被太监给分享了。作为皇帝的贴身仆人和秘书。太监基本是也是分很多种。诸如有什么司礼监、御马监、都直监、兵仗局等等。
最牛的自然就是司礼监了,普通的为秉笔太监,扛把子为掌印太监,在皇帝不太管事的年头。掌印太监基本上就代劳了批红这件事。如果负责批红的掌印太监和负责票拟的阁臣关系还算是不错的话。那么事情简直就是可以用可怕来形容了。这绝不是单纯的危言耸听。因为已经不是一次的出现这样的事情了,历史就怕找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