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文迅速做出了一番部署,他让人在仓库里取来了清军腰牌四面。都是清军的佐领和参领的腰牌。这也是很正常的,清军不会让一个小兵来搞刺杀。这才叫煞有介事。
刺杀小组很快就组成了,但是有一点上饶安和袁应文起了冲突。那就是饶安想亲自去执行这次刺杀任务。
毕竟是夜晚,穿的都是夜行衣,干净利落脆,干完这一票就走。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主要是就自己这身手,也能放心,管保能够全身而退。
这样太危险,袁大人并不认同他的这种想法,在这里,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这次有个三长两短的,山海关损失的就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不是一两句话的,三五两银子就能买来的。
饶安执意要去,袁应文万般阻止后,还是没能阻挡得了这位倔脾气的部下,饶安收拾停当了以后,带着自己的人踏上了刺杀之路,在临行之前,袁应文给他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不允许使用袖箭,这是饶安的招牌武器,在整个山海关还没有其他人把袖箭这个武器当初常规武器。第二,那就是一旦遭遇了危险,必须全身而退,任何在场阻挡者格杀勿论。
应该说,袁应文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是这一次,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将,他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如果遇险
,为了脱险,可以采取任何的手段,临走的时候丢下一两块清兵的腰牌,反正能够嫁祸。远在天边的皇帝怎么能知道山海关是何等的情形。说句不恭顺的话,皇上就是真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在拿掉一个经略之前,也要问问这八千子弟兵答应不答应。为大明效忠,并不单纯是为大明效忠,而是为了黎明百姓。这才是事情的本源。任何人都不能打着一副理所当然的幌子去糟蹋百姓。
在这个夜晚,大明边城山海关,经略府。这里原来是袁大人的住所,在张公公来了之后,这里就成了临时的监军府。张公公显然是在这里住的很惬意,因为他自从住到这里以后就没怎么出去过。不过这应该感谢高第老兄,是他把经略府修成了这个状态。虽然袁应文一直觉得住不习惯。
在这个经略府住的这段时间里,袁大人倒是有一个收获,那就是对这个府的犄角旮旯每一个位置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还有一点对这次刺杀行动有所助力的
是,他知道那里有一个地道。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又要吐槽了,为什么所有的地方,什么地牢、府邸都存在着逃生通道。这是不是一个很俗套的桥段。相当俗套。不知道能不能想到什么可以打破这个俗套的怪圈,想出什么新的思路和情节来。不过目前来说,显然这个通道更实际一些。
因为经略府内有个通道,这是高第修的,他特意留了这个通道,就是为了防备有一天如果山海关真的被清军攻破了,他能在这个地方藏身,或者逃出。对此,有一点需要极端的庆幸。那就是,高第没能一直担任辽东经略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