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叛附于代凤凰翔集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72 字 9个月前

苻坚这时也怒火中烧,又听了苻融的话,心想难道刘卫辰真的是欺他过于仁慈吗!这事不能就简单的了结,应该要给边境百姓一个交待。

可是苻坚却还对刘卫辰抱有一丝幻想,他仍然想要通过刘卫辰来对大秦周围的部落进行感化,让更多的人前来投靠大秦。

苻坚怒道:“你回去告诉刘卫辰,既然选择归顺我大秦,就不要再留着那些夷狄之性。此次之事,朕念他初犯,不予深究,但将所掠之民与所夺之物尽数归还即刻,若敢再犯,朕必将亲帅六师,剿灭尔等!”

那使者听了苻坚的话,得知逃过一死,如蒙大赦,当即叩首道:“臣…臣遵旨。”

说完便想到一旁落座,却被苻坚看了出来,苻坚又道:“今日聚会,本为庆贺节日,不料竟发生了这样的事,你现在就启程回去,将朕那些受害的子民释放回家,这也算是你的一大功德了。”

使者闻言,不禁脸色羞红,低头道:“臣领命。”说完便失魂落魄的转身从大殿走了出去。

他的面色十分凝重,苻坚给了他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卫辰是绝对不可能听从苻坚的话,将那些抢夺来的奴婢财物还给边境的百姓的。

而且他没有完成刘卫辰交给他的任务,如果回去,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回去,因为他的父母妻儿,全部身家,都在刘卫辰的手里,他已别无选择。

等那使者带着奴婢走出大殿之后,苻融再次进言道:“刘卫辰作出如此恶事,陛下为何还要如此宽待他呢!”

苻坚道:“戎狄之心虽然狡诈无常,但是也不能不给他改过的机会,此事就这么定了,博休勿须多言。”

苻融只得道:“臣遵旨。”

苻融退回自己的席位上安坐,见一旁的王猛对刚才发生的事似乎丝毫没有动容,有些不解的问道:“景略兄何以只顾饮酒,而不关心国事呢?”

王猛放下酒杯,笑道:“近日来忙忙碌碌,难得偷闲,现在偶得闲暇,当然要尽情享乐了。”

苻融对王猛这句话实在有些不解,当初是他和苻坚一唱一和,同意了刘卫辰入塞,现在刘卫辰做

了这么大的错事,王猛怎么还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这与王猛一贯的作风大不相同。

苻融又道:“景略兄在这个时候,还能尽心享乐,丝毫不被外界干扰,在下实在佩服得很,佩服得很!”

这是苻融在讽刺王猛,王猛又何尝听不出来,只是他一点也不生气,因为苻融能说出这样的话,恰恰说明他心怀国家,嫉恶如仇。

王猛不怕别人误会他,因为他遭受的误会已经够多了,可是他不希望苻融也误会他,因为他知道苻融就是那个将来可以接替他辅佐大秦的人。

王猛笑道:“陛下向来仁慈,难道博休不比我清楚吗?就算我说了,还是一样无法改变结局,与其如此,还不如让陛下自己后悔。”

苻融问道:“哦?陛下会后悔?”

王猛道:“肯定会的!”

苻融道:“却是为何?”

王猛道:“博休试想,如果是你辛辛苦苦从别人手里抢来的东西,你会因为一句话就将它拱手相让吗?”

苻融吃惊道:“你的意思是刘卫辰会抗旨?

他恐怕不敢做这样的事吧!”

王猛道:“也许会的。”

这时苻坚突然见王猛和苻融两人聊得有声有色,一时好奇,问道:“两位爱卿在聊什么,说的如此投机?”

王猛当即起身道:“回禀陛下,臣与阳平公正聊到大秦的国力正蒸蒸日上,全赖陛下圣明。”

苻坚闻言,有些不信的问苻融道:“博休,是这样吗?”

苻融闻言,也起身道:“是,是这样的。赖陛下为政有方,大秦如今的治安,已经比几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了。”

苻坚闻言,大笑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景略,若没有他,诸卿怎能见到如今长安的景象。”

群臣闻言,一齐起身道:“陛下慧眼识英,王大人一时能臣,君臣同心,乃大秦之幸,百姓之幸。”

这是王猛第一次得到百官的赞誉,让王猛怎能不被感动,他的一切付出和辛劳都变得值得。

几天之后,刘卫辰派来长安的使者终于回到了刘卫辰的身边,他将带去的五十几名奴婢都带了回

来,还一脸的落魄,刘卫辰需要一个解释,问道:“此去长安,一切顺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