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吴王李恪,传说中李二最宠爱的儿子!

呵呵,怕不是有臣密奏吧,就是宰相吏部尚书杨师道以及挂着特进空衔的萧瑀向您老人家说的吧。

程处弼心里呵呵冷笑的嘀咕着李二陛下。

果然是这样,如他所料,杨师道和萧瑀这段时间的殷勤入宫,就是为了吴王李恪到宫中来说项,希望李二陛下能够立李恪为太子。

杨师道之前在他们因李泰、李治任选太子的时候,不声不响的,他还曾以为是因为李二陛下罢免了他的中书令,所以他才夹着尾巴做人,低调不说话。

没想到,这老家伙也是聪明,竟然暗地里就已经选好了支持的对象,将标投向了吴王李恪。

而且,更是聪明地选择了在李泰失势,这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出手,政治敏感、手段高超。

这到是让程处弼在惊讶之余,又非常的佩服。

虽然这件事在程处弼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杨师道姓杨,出自弘农杨家,是前朝隋文帝杨坚族子观德王杨雄之子。

许多人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以为吴王李恪是李二陛下最喜爱的儿子,原因就是这句‘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其实不然,李恪的恩宠根本就比不上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二陛下这三个嫡子。

李承乾,武德九年八月,李二陛下登基为帝,可登基仅仅两月,就在十月,李二陛下就直接册命年仅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了。

李恪和李承乾同岁,就是小了几个月。

李泰,贞观二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多达二十二个州,至于同时受封益州大都督的李恪,封地只有八个州。

而后来,李泰的封官依旧远胜于李恪,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相州大都督,身跨中央大将军、首府长安所在州官和地方大都督军政三职......

而李恪则一直在地方打转,益州大都督、秦州都督刺史、齐州都督刺史、益州大都督、潭州都督、安州都督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