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对程处弼所代表的大唐有任何的怨言,一旦得罪了这位唐军主将,那就是在得罪大唐,得罪了大唐,那等待的就是和高句丽一样的下场!
高句丽还尸骨未寒呢,汉阳的侯地还残存着一息之地,如此深刻的前车之鉴,他们又如何敢成为出头之鸟,成为下一个被大唐抹杀的目标!
就是他们两国想要联合起来对付大唐,也不一定能够抵抗得住大唐的进攻!
就算自己想要联合对方对抗大唐,此刻两国铁血交融、死伤无数、双方投入六七十万人马的战事,也不是说能停就能停!
就算自己想要握手言和,对方的国君也不一定会认同自己的想法。
新罗本来就处在弱势,话语权不高,而百济还联合折畔,百济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兼顾着折畔的态度。
在如此情况之下,他们当然不能得罪于这位手握重兵、远道而来的唐军大将。
不仅不能得罪于大唐、得罪于程处弼,相反他们还要主动讨好这一位唐军主将。
无论是扶余璋,还是金德曼心里都非常清楚,他们两国已经将国内能够动用的一切力量都尽可能地押注在这场战争了,国内再无力量可以投入。
这场战争的胜败,对他们两国都是生死一搏,胜者成为这半壁半岛上的王者,一统这半壁半岛,败者身死国灭,湮没在历史的黄沙之中。
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都是生死存亡之秋,且都处于无限沉沦的僵持状态。
而此刻,唯一能够改变这一状态,将胜利的天平转向于他们中一国的,便是大唐的态度,便是这大唐主将的态度。
程处弼如果帮助新罗,则百济必然灭国,而程处弼要是选择帮助百济,则等待新罗的也同样如此。
他们都希望这位唐军主将带来的这二十万威武之师,能够成为他们胜利的助力,成为他们一统这半壁半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