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二陛下又和太上皇李渊捐弃前嫌,钱九陇,这个太上皇李渊的旧臣嫡系,新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靖不知道随着高甑生对自己的谋反诬告案,会不会引得这位太上皇陛下的旧事重提,成为莫须有的欲加之罪......
从自身的经历上,李靖也算不得是李二陛下的嫡系,尽管在当初李渊攻下长安,李靖被俘之时,是李二陛下为李靖求情,并被李二陛下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但其后,他能够做到了独立开府,并随着庐江王李瑗、赵郡王李孝恭出征,多次举兵南下,实际上脱离了李二陛下一系,独立自主了。
如今,他担任尚书右仆射,蔚为武将之尊,爵位也升为了代国公,开国国公,儿子虽然不成器,但长孙却在军中崭露头角,一众徒弟也成为了军中的中流砥柱。
身为人臣,李靖已经做到了人臣至极,李渊和李二陛下都曾赞赏他为“韩白难及”,若是再贪得无厌,或许他的下场就真要成为下一个韩信、白起了。
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坐到了尚书右仆射这个百官次相的位置后,他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不然他在担任尚书右仆射时,除了必要的大事,其他都‘徇徇不能言’。
事实证明,李靖的明哲保身是聪明的、是正确的,他让出了尚书右仆射之职,却获得了更多:
他得到了李二陛下的认可、保全了自己的声誉功成身退、继续稳固了自己的朝堂地位,也延续了自己一门的荣光。
李二陛下遣中书侍郎岑文本下诏曰:“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
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