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军政改革

明天早朝,就要当庭议政了,赵迁直到自己必须在今天就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否则明天再朝堂上,根本无法说服文武百官在支持新政。

敌军入侵,国内风雨飘摇,人心惶惶,此时正是守旧贵族势力最为薄弱的时候。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政治改革,等到未来击退秦军,国内暂时安定的时候,再想改革,恐怕就有些难度了。

摆在眼前最便捷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商君之法照搬过来,既省时还有效。

但赵迁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了,很有可能会被赵国百姓用唾沫星子淹死,更别说顺利的推行了。

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无非就是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一切法律法规,都是建立在这些个制度之上。

中央行政制度,无非就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两大种类,几乎贯彻了整个中国封建时期。

赵迁的脑海之中顿时开始了天人交战。

三公九卿制无意更接近战国时期的情况,但这对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来说,并没有什么进步意义,况且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这三公权力巨大,想到要把手里的王权分出去给这三位,赵迁的心中就满不是滋味。

前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赵迁心中还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君主集权不断加强,如果不是群里过度的集中,什么事都是皇帝一个人乾纲独断,或许在也就不至于在清朝末年发生那种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了。

但是等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赵迁才清晰的感觉出,到手的权力在放出去,那是一种多么艰难的决定。

一时之间,赵迁忽然有些理解中国历代帝王的加强集权时的心理了。

既然舍不得权力下放,那就只能舍弃三公九卿制,而选择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诞生于隋文帝的手中,对于战国时期而言,更具有进步性,而且……还有高度的君主集中……

赵迁仿佛已经看到,在未来的日子里,尚书台、门下省、中书省三省长官意见不统一,然后来征求自己意见时的场景了。

中央制度已然确立,再往下就要是地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