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想完全消灭世家势力,不现实,也无此可能,后世的华夏和欧美都做不到,现今的大汉更做不到。
古外今来,历朝历代,从未做到过,或许直至人类彻底消亡,都是难以做到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天性。
莫说以宗族为主体架构的世家,便是地域之别,也有不同的群体之分。
现今大汉,中央集权体制已近极致,皇权至尊至上。
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皇家,士子想要出人头地,进入官僚体制,无疑是最佳选择。
然随着汉廷普及官学教育,任官取仕的面向更广,选择更多,不再拘泥于精通经史子集的文士,尤是大农府辖下八大附府,多选学有专精者。
举士待诏的太学,更已重整规制,并举两院,是为汉学院与科学院。
近年来,公府取官反是愈发偏向科学院诸博士或政经官学的学子,即皇帝陛下所谓的行政、经贸、财税与理工人才,读书人若只知清谈务虚,难得重用。
旧士族不是没有反弹,然现今皇权独大,天子恩威并施,既普惠万民,又广纳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入各大学府就学,权贵的利益有所保障,庶民亦得见进身之阶,自不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为少数利益受损的文士摇旗呐喊。
文士造反,三年不成。
高祖刘邦尿溺儒冠,不正是鄙薄腐儒只会动嘴么?
饶是后世华夏的公知精英们,亦只能敲击键盘,做网络喷子,指着他们经世治国,倒不如订阅本书,让作者君得了稿费,买根肉骨头,对他们道一句:嗟,来之食!
嗯……又是离题,实乃近日蛮夷媒体借交趾偷渡客之事,污我华夏,诸多公知见猎心喜,造谣诽讥,吾深以为耻,不吐不快。
言归正传,话说从头。
世家权贵遣散门客,朝廷公府又易取仕规制,使得不少因循守旧的文士丢了饭碗,不得不另谋出路。
有返乡归家,躬耕营商者;有申往官学,任教授业者;亦有心怀不甘,谋求举荐者。
举荐贤良,乃是汉官风气,然不是每位官员都可向公府乃至皇帝举荐的。
譬如现任大农令孔仅,昔年得举的“孝廉”一科,属于清流之目,乃由各郡主官察举,太守每岁仅可推举数人至京师,由公府加以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