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是偏题,言归正传。
章台大街既是周边最为热闹之地,且阿母又不准她离开北阙甲第,故赵婉出府后没办法迟疑,屁颠屁颠的往北面走。
七月末的长安城,日头毒得很。
虽说赵婉自幼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性,然因着适才在水榭空耗半晌,此时已近巳时,约莫为后世的早上九点,已然是烈日炎炎了。
奈何小贵女欢脱惯了,出门鲜少会吩咐下人备车代步,总是喜欢徒步,一路走一路耍,她倒是乐呵,却是苦了跟在后头的丫鬟赵。
即便赵婉乃侯府贵女,然因着年岁尚幼,她现今的服饰形制还不算齐整的,至少比赵身上的浅踞深衣要轻便得多,加之布料乃是上好的丝绸,穿着倒不觉太热。
赵就不同了,从里到外的衣裙皆是纯棉布料,倒非执掌赵府中馈的苏媛苛待下人,恰恰相反,她对下人太好了,每逢换季皆是让家老到清河百货购置大批成衣发放给下人,且从不买廉价的麻衣,而是挑棉衣买,到得冬季甚至会赏身羊毛衣裤。
赵府的下人除却在干粗活重活时,寻常时候多是不会穿麻衣的,毕竟也关乎着主家的颜面。
至少在甲第南坊的诸多权贵府上,时常在外行走的下人也鲜少有穿麻衣的,且服饰的布料,着色乃至样式,皆隐有高低之分,大家老,家老,侍从,账房,门房,婆子,丫鬟,侍婢,奴役,都是多有差别的,让人一目了然。
赵府底蕴不厚,没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那么多繁琐规矩,然好歹已踏入权贵圈子,若仍全无改进,也未免显得太过倨傲孤高了,徒令旁的权贵看不过眼。
长此以往,不好!
赵身为小姐的贴身丫鬟,身上的衣裳向来皆是不赖的,即便不可能穿丝绸锦缎,然棉料是必然的,此时在炎炎烈日下,真真是要了亲命。
赵热得满头大汗,心中不禁哀叹,此时此地,反倒是穿麻衣才凉快啊!
好在北阙甲第皆是高墙大院,走的又是南北向的巷道,尚是偏东的烈日无法直射到巷弄里,顺着墙根走,好歹能有大片阴影遮阳。
四名随扈的羽林卫不远不近的跟在后头,保持着近乎恒定的距离,既尽量不扰到那小贵女,若遇着甚么事,他们又能在瞬间冲到近前,护她周全。
至于那丫鬟……
若是事态紧急,能护着就护着,不能护着也就不会管了,总之是要竭尽全力护住小贵女的。
虽是冷血,却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